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2月9日,四川达州的石桥古镇又一次沸腾了!当晚,2025年达州市达川区“贺新春·促消费”石桥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启动,“烧火龙”将持续到农历乙巳年正月十五。
“万点金花随影落,火树银花不夜天。”达州市达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唐令彬说,年,是中国人最深的乡愁;非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基因。当非遗遇上春节,传统就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盛典、文化盛会、艺术盛宴。
石桥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起源于公元619年,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老家达县”独有的集体记忆。一条火龙烧千年,石桥古镇凭什么?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石桥烧火龙民俗活动开始。曾业 摄
一镇联三县 文脉传千年
石桥镇是达州的门户重镇,始建于汉代,明末战毁,清顺治年间“湖广填川”移民重建。
石桥古镇位于达州市达川区西南部,距达州主城区60余公里,与达州市渠县、南充市营山县、巴中市平昌县三县接壤,是“老家达县”名副其实的“西大门”。
特殊的区位,让石桥古镇成为川东地区历史文化交融之地。据《达县志》《石桥镇志》记载,公元619年,石桥镇旧称“柳杨县”,那时,烧火龙便已流行。石桥古镇原名“石桥河”,场镇境内有挑水河及数条小溪穿街而过,上架有石拱桥数座,故而得名。场镇现存老街10余条,庭院相接,建筑参差,绵延数里——这些区域,正是石桥烧火龙的核心区。
相传,古时石桥一带旱灾连年,有一年正月十五,一条金黄色火龙从天而降,口吐祥云,带来大雨,解救了民众。从此,石桥人每年烧火龙,以纪念这一神奇故事,祈求上天保佑。
6条石桥火龙集中亮相。曾业 摄
火龙,是石桥古镇的文脉,承载着大家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祈愿。“千年文脉传承,让石桥古镇成为文化地标。”达州市达川区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吴波认为,作为巴渠文化的重要载体,石桥烧火龙不仅是巴山遗韵的沿袭,还是当地人精神信仰的传承。
每年元宵节前,石桥古镇上,家家户户都会参与其中,制作烟花、准备祭祀物品,期待火龙为他们驱邪祛病、带来好运。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是石桥烧火龙千年不衰的根本所在。
2009年,石桥烧火龙被纳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肯定了其文化价值。2017年,石桥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俗文化体验区”称号。
启动仪式上的彩龙表演。曾业 摄
坚守与创新 不变是匠心
石桥烧火龙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湛的技艺与表演时的壮观场面。制作部分的“扎龙”,技术含量较高,即便是石桥烧火龙非遗传承人潘广恒,也需要花大约一周的时间。
火龙制作工艺复杂,龙身由篾片、麻布、纸等材料扎成,长达数十米,并绘有鳞、角、爪等,栩栩如生。坚持“扎龙”40年的潘广恒,年龄在变大,但那份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未变。
潘广恒在家制作火龙。曾业 摄
“虽然用铁丝代替了原来的麻绳,但炭火烤制定型、手工编织造型、毛笔绘制鳞甲等老一辈传下来的传统技艺,不仅不能丢,还要发扬好。”潘广恒告诉记者,扎龙,用到的竹、篾、纸、麻等主要材料,他都坚持就地取材,“只有这样的神龙才是真正的石桥火龙。”
火龙在烟火中穿梭。曾业 摄
2月9日晚,2025年达州市达川区“贺新春·促消费”石桥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包含潘广恒在内,当地特邀省级劳模、文化名人、宜美家庭、优秀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代表,集中为6条火龙“点睛”,创新了“神龙”的制作过程。
石桥烧火龙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有“翻江倒海”“九龙奉圣”“兴云降雨”等,一招一式,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表演时,8至10名壮汉赤膊上阵,头戴龙帽,脚穿草鞋,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声,舞动火龙穿梭于大街小巷。观众用硝磺、柴炭、铁屑等原料配制的烟花,向火龙尽情燃放,火花四溅,场面蔚为壮观。
石桥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曾业 摄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石桥古镇出现了一支新组建的队伍——女子舞龙队。活动现场,一声“起龙了”,让大家听见传承千年的坚守;“谁说女子不舞龙”,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女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学习石桥烧火龙的技艺,舞龙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潘广恒说。
俯瞰石桥古镇。 龚伟 摄
新春促消费 古镇焕新颜
2月9日晚,火龙点睛后,“火驱邪岁,百家安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龙舞太平,国泰民安”三个篇章的祈福仪式依次进行。铁花飞溅、烟花灿灿,石桥火龙现场表演,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非遗的魅力,共庆中国幸福年。
会场内,是火龙翻腾;会场外,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车队排成一条条“长龙”。
新春佳节之际,石桥镇被一片欢乐的海洋所包围。随着石桥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座千年古镇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烧火龙不仅成为连接“老家达县”乡情的文化纽带,更是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石桥烧火龙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一场文化盛会、艺术盛宴。这场盛宴背后,不仅有古镇焕新颜的成功探索,更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
今年,是全国首个“非遗春节”。春节期间,达州市达川区紧扣全区特色产业、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组织开展“潮玩美食”新春集市、三里古街主题灯会、国潮音乐节等大型促销、民俗展演活动57场,累计接待旅客3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35%。
“我们真诚希望以‘烧火龙’为媒介、以‘大节会’为纽带,一起探寻‘老家达县’的文化瑰宝,一起分享‘宜美达川’的独特魅力,开启喜乐祥和、幸福满溢的崭新一年!”达州市达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唐令彬表示,他们将努力把“贺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办好,加力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