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青岛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旭带来关于保证民警正常休假和培训时间的提案。
政协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旭
警察作为执法者,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形势下对警察这个团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警察在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原因分析
1.警力配置不足。警察工作中除了打击违法犯罪之外,其他求助类警情和纠纷类警情不断增加,再加上节假日、重要会议安保等工作,现有警力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越发捉襟见肘,尤其在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导致基层警察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2.工作时间延长。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察加班加点已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一些城区派出所24小时甚至48小时连轴转也成为常态。特别是超强度的一级勤务繁多,基层民警疲于应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后还需要参加会议及执勤任务,使得警察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疲劳和倦怠。
3.工作危险性高。警察经常与罪犯打交道,执行任务时经常会遇到危险和威胁的情况,这种危险性带来的高度紧张,使得警察心理和身体压力剧增,影响工作和生活。
4.培训制度不完善。基层警队工作时间多、休息时间少等因素,基层公安干警参加培训的时间较少,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很多方面也被犯罪分子利用,警队如果不相应提高知识水平,难以及时发现并制止犯导致警察在罪,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显得能力不足。
5.公众期待度过高。“有困难,找警察”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公众对警察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报警后希望警察能够百分百解决自己的问题。然而,执法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超出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无能为力,使得公众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警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6.晋升机制不健全。一些基层警察在工作多年后依旧无法得到晋升机会,这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归属感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疲惫感。
基于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公安机关的资金编制等投入力度。大幅增加警力配置,同时落实警力下沉,让更多的警力下沉到基层派出所,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警情,号召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志愿者加入到义警队伍,确保警察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警务模式。进一步严格规范使用一级勤务,避免形式主义。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创新执勤模式,探讨白班与夜班分开、办案组与出警组分开的模式,在矛盾纠纷方面,强化社区警对于矛盾纠纷化解的作用,同时联合其他部门,落实好“该谁管,就谁管”的职责分配,杜绝推诿扯皮,一出事不管是谁负责全推给警察的情况发生。
3.坚决落实警察休假制度。制定相关制度,减少24小时、48小时连轴转的频率,减少文山会海,让警察能够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休息,保证警队的身心健康,提高出警效率。
4.科学有序落实培训计划。保证警队每年按时接受各种培训,与时俱进、提高警察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提高警察个人处理复杂警情的能力。
5.完善权力清单同时做好媒体宣传。让公众了解公安机关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大,对于经济纠纷、市场管理、家庭纠纷等有相关部门负责的工作,要让公众有着明确的认知,要敢于对非警务警情说不,倒逼其他责任部门减少推诿扯皮。
6.健全警察晋升机制。公安机关应健全警察晋升机制,确保警察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合理的晋升机会,确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晋升制度,结合工作性质和工作表现,制定晋升标准,通过晋升激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来源: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