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2月8日上午,商丘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摆向阳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解读】

一、2024年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年生产总值3272.27亿元,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

产业支撑持续强化:新增“四上”企业522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4家、智能工厂(车间)11家、绿色工厂18家、专精特新企业59家。

创新活力持续激发:高新技术企业提前一年实现倍增目标,突破300家。规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8%、16.6%,分别高于全省25.8、7.4个百分点。

城乡发展持续加快: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商丘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附属工程开工建设,阳新高速豫鲁界至宁陵段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659.3公里,粮食总产量达142.9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外贸进出口增长5.6%,增速居全省第3位。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75.8%,省定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本外币存款余额5731亿元,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1位。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五年省级考核优秀,矛盾排查化解、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治理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二、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稳中提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14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

做好今年工作,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做到拼抢争先;强化系统观念,做到统筹兼顾;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树牢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缪。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2025年重点工作

(一)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二)实施制造业立市行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产业链群培育。做强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数智赋能增效。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建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塑造发展竞争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八)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健康商丘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九)实施高效能治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防范经济领域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水平。

对党忠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商丘落地见效。依法行政,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实干担当,努力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勤政为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5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商丘篇章】

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新型消费,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1000个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

强化产业链群培育: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做强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物流产业规模分别突破500亿元。

强化数智赋能增效: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

建强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强市行动,推动商丘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实现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100亿元以上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

营造创新生态:探索与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科技企业合作新模式,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放大“商丘人才政策33条”聚才效应,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打造“粮安商丘”新样板。

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力争国家认证品牌农产品达到240个以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深入开展城市体检,争创省级城市更新数字化试点,拓展提升群众身边的公共服务,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城市文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政管网畅通行动,建成投用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实施城市道路畅通行动,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充电场站15个、充电桩1000个。

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打造“老城区、新商圈”,加快线性工程建设,提升网格化城市管理水平,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切实提升城市宜居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组合拳”,推动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保障刚性需求、满足改善性住房要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深化土地、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广播电视改革,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

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建设。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实施区域开放协同发展行动,强化交通对接、产业链接、功能衔接,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毗邻地区合作样板区、对外开放先行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全力助企稳企强企。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沿黄河故道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建设。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培育壮大循环经济。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6所,办好高中优质特色教育,推进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长效化。

推进健康商丘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成7个县域医疗中心、7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到90%以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行动,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打造“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总体发展格局,建设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5年,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商丘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