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定位于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优化教育结构、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而且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两办下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深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提出了“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的具体要求,这为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体量最大、形态复杂的县域职业教育,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今后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苗清洁表示,平度市作为青岛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与明显优势。首先,发展基础坚实。平度现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4万人,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其次,改革成效明显。平度职教中心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35年联合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评为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典范,荣获全国教学成果特等奖,系山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第一个全国教学成果特等奖。
因此,在今年青岛两会上,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苗清洁提出“建议支持平度市深度发展职业教育,将平度市打造成为青岛市最大的职业发展基地,为青岛市提供更多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建议。
一是支持完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体系。加大上级资金对平度职业教育倾斜力度,支持其成为高职办学下沉到市县的首批试点,扩大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市县两级保障高职段办学经费,完善运作机制。加强新型高职教师队伍培养配备;支持职普融通发展改革,从资金、政策上支持育训并举职责落实,以实现培育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助力提升青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二是支持建设青岛市乡村振兴公共实训基地。发挥中德合作平度农业职业教育项目优势,深化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依托平度职教中心建设“中德乡村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园”,形成集专业教学、高校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培训、下岗职工培训、涉农院校学生实训、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公共实训基地,打造胶东地区涉农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
三是支持建设省级“青岛都市圈智能家电制造产教联合体”。支持平度以南村临空经济区为基础,由平度市政府联合海信集团、青岛大学、青岛工程职院及平度职教中心等企业和院校,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青岛都市圈智能家电制造产教联合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进而支持打造成为省级智能家电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助力青岛市24条产业链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