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记者从2025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一系列重要信息。2025年春季学期起,高中阶段学校每周体育课将不少于3节,同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此外,今年还计划新建至少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拟实施优化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等专项工作。


会议期间,传达学习了 2025 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积累的经验。金寨县、霍山县、六安一中分别进行了专题交流发言,会议也明确了新一年的重点工作方向。

2024年,六安教育取得了超多亮眼成绩!2025年,又有一系列新目标和新计划,快来看看吧!

2024 年,六安教育的高光时刻

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都参加了市级示范培训班,实现全覆盖。开展“基本组织制度规范月”活动,新发展党员223名。同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对校园食品安全、师德师风等问题严肃整治,市、县区纪检监察部门立案86人,处理处分282人 ,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立德树人成果显著

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舒城县成功创建第三批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六安一中东校区等两所学校申创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全面升级,完成测评平台建设和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迁建,开展近80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行活动。

改革创新增添动力

33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获国家级、省级表彰,还举办颁奖典礼表彰了217名优秀教师。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双减”工作全流程监管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106.58亿元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安心托幼”行动成效显著,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46%、普惠率达95.96% 。建成国家级“安吉游戏”实践试点县区1个(金寨县)、国家级实践园3所。市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金寨县、霍山县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舒城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认定。

民生关切积极回应

完成655间教室光环境达标改造,五个试点县区的566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19.02万人,46所学校开展营养餐智慧监管系统试点。发放资助资金2.2亿元,惠及26.76万人次 。新建116所老年学校,实现市、县、乡镇(街道)全覆盖,381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6.55万名学生参与。


2025 年,六安教育重点这么干

2025年市教体局将进一步抓好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涵盖党的领导、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现代化美好六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工作再升级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协调运行机制。持续推动民办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拓展中小学校基层组织建设,深化“红圃先锋”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质效。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重点整治“校园餐”问题,强化审计监督。

立德树人有新招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深化“五大行动”, 加强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综合防控,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每天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实行课间15分钟。2025年春季学期起,高中阶段学校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同时,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职业教育更出彩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积极增设与产业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推动职业教育贯通发展,鼓励中小学校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支持高中教育阶段“职普互通”,探索综合高中试点。支持市内职业院校与高校建立联系,共建更多优质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群,畅通升学渠道,建立高职专业学院、中专分校等。做好六安技师学院、金寨技师学院合并设置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工作。推动产教融合,2025年争取新建至少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基础教育更优质

优化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稳妥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重点建好乡村寄宿制学校,做好闲置校舍处置利用。健全基础教育学位预警调度机制,充分挖掘潜力,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启动实施六安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巩固“双减”成果,严查学科类违规培训。保障特殊群体教育权益,办好民生实事。

教师队伍更强大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实施“三名”计划,选培市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不少于50名。统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师权益。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坚决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推动相关方面共同落实好尊师惠师政策。

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持续做好违反“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问题的查处纠治整改,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迭代升级,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争取从长三角引入具有跨省合作办学成熟经验的优质学校或教育集团,开展共建学校、异地集团化办学和国际班等合作,办好六安一中国际班。继续做好与上海、合肥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工作。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安全稳定不放松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实施分级预警和精准干预,重点学生落实“一人一档”。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完善大安全工作体系。

今年,我市还拟实施优化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等专项工作。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皮正莉 张孟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