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速读手册(ID:zhengdu0330)
本文已获得授权
项目名称:临港滴水湖地铁站枢纽
项目地址:中国· 上海浦东16 号线的南端终点站
建筑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79,300㎡(地面)/ 45,640㎡(地下)
建成年分:2024年11月23日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版图中,滴水湖地铁站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引擎,承载着临港的现在与未来。
2024年11月23日,滴水湖地铁站正式完成,作为轨道交通 16 号线的南端终点站,如同一个庞大的交通脉络核心,将临港与上海市区紧密相连。从这里出发,无论是前往陆家嘴的金融中心,还是迪士尼的梦幻世界,都变得轻松可达。
滴水湖地铁站2013年12月29日首次通行,至今已经足足11年。2023年11月地铁站10周年之际改建工程施工中标。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原本钝感力较足的“贝壳”站点,化身灵动的贝母广场,漂亮的环形建筑和丝带般飘逸的天桥.让整个地铁站如游动的水母般梦幻。
打造了一座二层空中平台,由西侧平台 wnw-a1-11 地块向东侧延伸,通过过街天桥与东侧 wnw-a1-26 地块相连。空中平台之下是公共交通枢纽,有效整合了空间,形成了立体式的交通与活动空间。
形成四个主题空间,分别为滨水广场、下沉广场、地面和空中共享广场、雕塑广场。对称式的布局,圆形下沉以及地上的建筑立面都是完全的轴对称,形成了强烈的仪式感。
打造立体交通系统,在平台北侧靠近云鹃路设置楼梯及自动扶梯,南侧水芸路结合共享大厅设置大台阶,将人流引向空中平台。两个地块之间设计2座过街天桥,跨越市政道路水芸路,实现了不同地块之间的顺畅连接,打造出三维立体交通系统。
建筑造型汲取上海市花 “白玉兰花” 意象,顺其形,取其优美的弧线,形成 12 棵优雅、纯净的 Y 型结构柱,塑造了独特的滨湖门户地标,为滴水湖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魅力都市体验轴与生态休闲体验轴,将原先各自独立的空间有机串联,以水的不同形态为主题,打造十二个富有滴水湖特色的主题景点,如清泉石出、云梦幻境、鲸跃沧海等,激活了场地活力。
景观照明控制采用时控光控为主、就地人控为辅的控制模式,其中时控按季节变化自动调节亮灯时间,对交通站点、人行天桥、桥下空间和建筑轮廓进行景观灯光布置,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平台钢结构设计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的形式,钢梁均为弧形梁,主要由箱形截面和 H 型截面组成,其中最大跨度为 55m,最大单根箱形钢梁重为 59.4t。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应用,解决了大跨度钢结构平台的人行平台振动舒适性问题。
采用了增大截面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等多种加固技术,全面提升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为综合体的抗震防灾做出重要贡献。
除了大型商业体,地铁站周边还有众多特色小店,如温馨的咖啡馆、充满创意的手工艺品店等,这些小店以独特的氛围和个性化的商品,吸引着消费者。
焕新归来的滴水湖广场,环湖带每周都汇聚了大量的年轻人,滴水湖暖冬歌会接连上演,一号码头里的大阶梯每周六晚八点都有盛大的烟花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人气火爆,让临港这座年轻的城市不断焕发着新生与活力。
滴水湖附近,还有上海天文馆、一号码头、滴水云厅、这些好玩的地,不妨周末时间来这里好好逛一逛吧。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滴水湖地铁站所在区域成为了临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它引领着城市的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优化,推动着临港从一个相对偏远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在这个过程中,滴水湖地铁站始终见证着临港的崛起,成为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平面图
▲功能分析图
图来源网络,内容仅做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速读手册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