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军因此进行改编,改编后为八路军三个师。

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在各位将领的带领下,他们继续奔赴全新的战场上。尽管危险和困难重重,他们则继续骁勇善战,保卫我国的安全。



除了奔赴前线的兵力,延安这个大后方势必需要保护和巩固,因此八路军留下了部分兵力。其中三个师都设有留守处,虽然后来进行整合,组成了留守兵团,但此前各留守处都有负责人。

那么他们的留守处主任分别是谁?新中国成立后,各自又是什么军衔呢?



115师留守处主任

首先从115师留守处主任说起,他就是陈先瑞将军。

陈先瑞是安徽人,1914年出生的他,十五岁就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红军部队。

他的幼年生活是在贫苦的日子中度过,逃不过当放牛娃,也逃不过遭受他人的欺压。红军是他的选择,可能也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参军两年后,陈先瑞加入我党,从简单的团部勤务兵做起,他的能力得到发挥,后来班长、中队长,甚至是政治处主任等职务,他都能做好,并担起重任。

红军时期,别看他这时的年纪小,却足以可堪大任。反“围剿”作战中,屡立功绩。长征中,他随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南。



后来陈先瑞任职政治处主任,在他的带领下,223团七连还有少数干部开始游击作战,他们去到颚陕边区等地,也为开辟根据地做出努力。

陈先瑞不负众望,甚至组建了鄂陕游击师。他后来担任司令员,继续征战沙场,并参与到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中,甚至参与领导工作。



革命形势千变万化,他们一度不仅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还是在极具困苦的情况下,与敌军展开斗争。

他们非但没有落得下风,而是多次转战,更历经上百次战斗。还有敌军足足三次围攻,皆没有让其得逞,又一次次打破,还歼灭敌军数千人。



众所周知,我军当时装备受限,但敌军不仅充足,还非常的精良,如此我军得以缴获枪数千支,部队也得到极大发展。

1937年,陈先瑞所率红七十四师进行改编,也就是成为我们所说的后方留守处。



尽管是在后方,他的任务同样重要,其中由延安到前线的输送任务,一定程度上就由他担负起来,而后他还是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的团长,保护陕甘宁边区,乃至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同样落在他身上。

后来他开赴山西作战,与兄弟部队配合,得以阻挡日军的进攻。随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他参与了不少,并为开辟抗日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他为十五旅政委,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去到熟悉的地方陕南。

在陕南,在他的率领下,大批国民党部队被牵制,同时也有全力配合西北野战军等部队作战。

总之,革命时期陈先瑞将军做出巨大贡献,每一时期,他无疑都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我国开国中将,他的革命事迹需要众人铭记于心。



129师留守处主任

129师是阎红彦,他可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军鼎鼎大名的人物。

不用多说,他是陕西人。阎红彦最开始就有当兵,在他人的影响下,他感触颇深,随后也便成为我党一员。



他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做过兵运工作,也曾组织和带领过一支游击队。其中独具代表性的人物,刘志丹军长等人不用多说,而他则也在其中担任第一支队的支队长。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直到红三十军成立后,他就担任了军长一职,如此他的革命经历很丰富。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们的作战目标自然对准日军部队,他所在的30军也因此改编为129师炮兵营。

后来是留守处主任,而后是警备第三团的团长。

到解放战争时期,他的职位依旧不减,去到晋冀鲁豫野战军,还是第三纵队的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战役,他参与的只多不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为解放工作努力。

最值得一说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已经离开部队,去到地方担任要职。按理说,他本不应该参与授衔,但1955年,他仍是我国开国上将。



如此,即使阎红彦离开我军部队,但他在军中的地位和贡献始终都不会被磨灭。

120师留守处主任

还有最后一位就是贺晋年将军了。他也是陕西人,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出身农民家庭的他,有进入学校学习,在考入高小后,他就积极参加当地的革命运动。

随着年龄增长,贺晋年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读得书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包含一些进步书籍,他在其中深受影响,更对我党有了一定向往。



1928年,贺晋年将军加入我党,后参与兵运工作,也有任职骑兵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务。毕竟是革命年代少有的文化人,他还有担任政委、参谋长等要职,随军战斗,可谓也是身经百战。

抗战开始,他是留守处主任,也是后来警备第一团的团长。



抗战胜利后,贺晋年将军奔赴东北战场,担任纵队司令员,甚至是军长等职务。他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然也是贡献满满。

但1955年,贺晋年将军只是少将军衔。不管怎样,他的贡献自然是有目共睹的。



留守兵团

其实留守兵团除了重要的保卫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大生产运动。

我们知道陕北的环境没有多好,土地贫瘠是最显而易见的。这时我军数万人留守,甚至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在,敌军对陕北进行经济封锁,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势必只能靠自己。



如此从1940年开始,为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其他工作任务外,只要有了空闲时间,大部分战士也便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工作中,当然还有各类副业发展。

他们无意从无到有,完成自给自足。从开荒种地开始,什么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都在他们的种植范围内,随着生产发展,可以说这一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还有手工业等,战士们开始制鞋、缝衣,总之为解决八路军的衣物需求努力,同时还有考虑到边区干部、群众们的需要。

如此留守兵团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缓解了边区物资紧缺的情况,而他们即使在后方,亦做出重要功绩,并不可忽视。



结语

革命时期,我军无数英雄涌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