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14日,德国政府借口“巨野教案”,在栈桥强行登陆侵占青岛。德占青岛时期,在青岛构筑的军事要塞主要是炮台、堡垒和堑壕三部分。除多座永久性与临时性海防、陆防炮台外,还修建了五座永久性步兵堡垒,位于浮山之西、太平山之东,自前海至海泊河口,分布于6公里长的步兵防线,分别是小湛山堡垒、小湛山北堡垒、中央堡垒、台东镇堡垒、海岸堡垒。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中,这些工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五大堡垒,后来被叫做一号到五号炮台,至今老青岛人还是这么称呼。

这五座炮台都在社么位置呢?现在还有吗?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德占青岛市区火力防御示意图


日本人绘制的《青岛要塞总攻击图》中,标注红圈的五座炮台。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一到五号炮台的叫法亦是由来已久。1934年,青岛市工务局出版的《青岛名胜旅游指南》中就有介绍。

昔年德人防御工程,除青岛山、太平山、团岛及汇泉角,均有德人建筑堡垒遗迹外,尚有第一、二、三、四、五各号炮台。

第一号炮台建于湛山,第二号炮台建于仲家洼东南约距二百九十公尺之处,第三号炮台建于仲家洼村东。此三炮台,南北并列。适在市区第一区之极东部,附近之道路有炮台路,东向至亢家庄,西北向至仲家洼,东镇,南向经湛山北路、湛山大路,至市内。

第四号炮台建于太平镇之东南,位于市区第三区之北部,附近有炮台路、大成路。

第五号炮台,位于市区第三区之北部,在海泊河岸、武林桥南,附近有蒙古路、沈阳路。

第一、二、三、号炮台至市政府须经炮台路、湛山大路、文登路、莱阳路、太平路、青岛路,距离七千八百七十公尺。第四号炮台至市政府须经大成路、台东一路、登州路、大学路、黄县路、湖南路,距离四千四百八十公尺。第五号炮台至市政府须经蒙古路、华阳路、辽宁路、热河路、江苏路、沂水路,距离四千六百公尺。

一号炮台



德军第一步兵堡垒,即一号炮台,原址位于今市南区盐城路北段东侧。


小湛山堡垒(一号炮台)


盐城路北段


一号炮台旧址,曾做过军械仓库使用,如今也已无处可寻,因这片位置多属于军事管制区或部队小区区域,无法查看实际情况,它与其他区域内的炮台一样,深埋于地下了。

二号炮台


德军第二步兵堡垒,即二号炮台,位于现镇江路48号海军干休所内,因位于小湛山的东北方向,也称“小湛山北堡垒”。


小湛山北堡垒(二号炮台)


2012年炮台i遗址旧影(周川老师提供)

二号炮台由大、中、小三个堡垒组成,主堡垒内部分上、下两层。


如今的二号炮台旧址局部(于涛老师提供)

二号炮台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德军防御堡垒,2014年,炮台一部分曾遭施工单位野蛮破坏,直到十年后方才按原貌修复。


仲家洼炮台


仲家洼炮台旧址基本保存完好

德军在第二号步兵防御堡垒和第三号步兵防御堡垒之间的第五号警戒哨所后侧,同时修建了两座大型步兵掩蔽部,以供德军在防御堑壕后面进行休整之用,后来被称为仲家洼炮台。


仲家洼炮台的旧址位于今云溪路12号大院,遗迹尚存。

三号炮台


德军第三步兵堡垒,即三号炮台,位于现镇江路以东,宁夏路以北,镇江支路以南合围的大致区域。


中央堡垒前的防御电网

虽然防御布置坚固,但在1914年11月7日的日德青岛之战中,日军就是强攻下了三号炮台,才打开了德军严密的步兵防御阵地。


镇江路与宁夏路交界位置


三号炮台如今早已是旧迹难寻

从宁夏路一侧的老手表厂,再从镇江路拐到东面的镇江支路,没发现当年的炮台遗址旧迹,镇江支路南侧一片居民楼,北边多是被改造的老厂房。

四号炮台


德军第四步兵堡垒遗址,即四号炮台,大致位于今镇江路、延吉路、南口路合围的大致区域。


镇江路与延吉路交界


日德青岛之战,台东镇上德军炸毁的大炮。

日德青岛之战资料中介绍,1914年11月1日,日军进攻德军四号、五号堡垒被击退。11月4日,日军进攻二号、三号堡垒,也没有成功。11月6日晚10时左右,日军强行进攻四号堡垒,德军损失17人,日军损失百余人后被迫撤退。11月7日拂晓时,日军强行占领了三号堡垒才突破德军当时设置的防御线,德国在炮弹用光之后,将大炮炸毁。


延吉路与南口路交界

当年,德军以损伤17人的兵力导致日军损失百余人的四号炮台,早已深埋在海信某小区下面的某个位置,踪迹皆无。

镇江路曾叫炮台路,《胶澳志》中,炮台路长3429.11公尺,面积10530.86平方公尺,一直到1970年始改称镇江路,二、三、四号炮台都曾在此条路上,这是被称为“炮台路”的主要原因吧。

在《青岛市街道村庄区划索引》中,炮台路属台东公安分局南仲家洼派出所管辖,不过这应该是现在镇江路的南段一部分。这一段被更名为镇江路后,镇江路也被分为多段所管,从北至南分别是台东公安分局太平镇派出所、北仲家洼派出所、南仲家洼派出所,和南段的市南公安分局湛山派出所。

五号炮台


德军第五步兵堡垒,即五号炮台,位于沈阳路与内蒙古路交界区域。


海岸堡垒

芙蓉山,位于海泊河入海口西畔,海拔33米。即今长春路、华阳路、沈阳路、内蒙古路合围之处,其面积大约为0.2平方公里。德军在“小北山”北面,修建了著名的“海岸堡垒”炮台(即“五号炮台”)。


沈阳路与内蒙古路交界


五号炮台尚余部分残迹

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五号炮台一带也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建国后,青岛第一针织厂及后来的铸造机械厂陆续迁至此处,当时炮台旧址尚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该区域新建住宅小区方才基本拆除,仅留部分遗迹。

一百多年过去,当年德军修建的五座步兵防御堡垒,除了镇江路上的二号炮台保存较好之外,其他四座炮台,基本被各种住宅小区所替代,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德军在青岛修建的炮台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的一个铁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硝烟早已散尽,祖国日益强大,和平年代我们仍应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忘却。牢记过去才能避免悲剧,记住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感谢【青岛探秘局】王巧璞先生协助,感谢文史学者袁宾久先生指导;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