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对很多人来说很神秘,其实化石无处不在。当你在大山里、公路边、河岸、沙漠等地旅行时,你就可能遇见各种不同的化石。化石在许多建筑材料中也很常见,宾馆的石地板、墙壁、梳妆台、石柱等都常含有化石,人民大会堂的石柱就含有十多亿年前的叠层石,首都大剧院的石板上也含有大量志留纪的腕足类化石。

化石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人人都认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鉴别,根据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确定其时代对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近年来,随着地质学学科的教学趋于综合化,目前我国各大院校中已经很少有古生物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被严重压缩,识别古生物化石的实习指导书更是匮乏。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刘建妮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积累,使《化言石语——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及时面世。

《化言石语——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以1993年出版的杨家騄和李志明主编的《古生物学实习指导书》为基础,选取十大常见化石类群为实习与观察对象,对于化石的基本构造、分类体系和典型代表的文字描述准确、细致。同时,该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了提升读者的兴趣,书中选配了大量刘建妮教授在教学中拍摄并绘制的精美化石照片和插图。琅琅上口的化石诗歌更使该书独具特色,有助于增强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化言石语—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是地质学学生入门和化石爱好者难得的教材,非常值得学习,书中重视实践的理念也特别值得赞赏。

沈树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11月1日

《化言石语——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刘建妮,李永项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4. 11)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创新型古生物学教材。在本书中,刘建妮和李永项两位作者凭借其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们缓缓揭开古生物化石的神秘面纱。






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相应一个古生物学研究中经典的生物门类,围绕其基本构造、分类体系、化石代表以及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同时辅以精美的化石照片,详尽的化石结构解译和别具一格的化石诗歌,让读者徜徉在史前生命的壮丽画卷中,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也是我们推荐大家阅读的理由

  • 科学内涵,艺术阐释:本书将科学知识的严谨性与艺术的美感完美融合,通过化石诗歌的形式,让复杂的古生物学知识变得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每个章节都配有精美清晰的图片和准确详细的文字描述,使得复杂的古生物结构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 简明系统,实践性强:本书总结了长期教学实习的实践经验,设计了明确的实习目标,代表性的实习内容和启发性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际指导,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深入浅出,适用广泛:本书知识结构与内容清晰明了,由浅入深。无论是高等院校的地质学专业学生,还是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都能流畅接纳书中所讲,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 紧跟前沿,全球视野: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古生物学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确保了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使用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并标注了化石存在的时间范围,为读者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全球视野下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参考框架。

蝙蝠虫(Drepanura


▲ 蝙蝠虫

尾甲标本形似蝙蝠,故得名蝙蝠虫。尾轴窄短,具一对强大的镰状前肋刺,其间为次生刺。时代分布:寒武纪苗岭世晚期(原晚寒武世早期)(Є33),距今大约5.0 亿年。

蝙蝠虫

昼伏夜出,

觅食昆虫,

这是人们熟知的,

现代蝙蝠的生活习性。

可是,五万万年前,

在寒武纪的天空,

会飞的虫子还没有出现,

猎虫的蝙蝠又怎么谋生?

动物还没有登陆,

飞翔更是一个遥远的美梦。

你呀,

你只是蝙蝠形的海虫,

也是三叶虫家族的一支,

在寒武海底爬行,

你与蝴蝶虫为伴,

你与德氏虫称兄。

每个章节均对相应古生物类群的基本构造、分类体系和化石代表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文字描述,展示了精美清晰的图片并附上琅琅上口的化石诗歌便于记忆。

《化言石语——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钥匙,它将带你开启探索地球生命历史的大门,领略古生物化石的奥秘。无论是作为教材还是科普读物,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选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古生物的世界,感受生命的演化奇迹。

化言石语 :古生物化石观察与实习

刘建妮,李永项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4. 11

ISBN 978-7-03-080241-5

责任编辑:孟美岑

为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及大众科普科教的需求,编者在杨家騄和李志明主编的《古生物学实习指导书》(1993 年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古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积累,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10 个章节,每个章节均对相应古生物类群的基本构造、分类体系和化石代表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文字描述,展示了精美清晰的图片并附上琅琅上口的化石诗歌便于记忆。本书的特色是一目了然,对于有学习古生物学化石结构需求的学生和化石爱好者来说,是一本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书籍。

本书系统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的实习教学,而且也适合地质学等相关领域教学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亦可作为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的基础学习资料。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