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拉恰伊-切尔克西亚共和国,俄罗斯最古老的教堂与俄罗斯(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比邻而居,这些天文台不仅引其质量令人惊叹,还因其数量而引人注目。在这里,几乎在彼此的可视范围内,就分布着俄罗斯科学院(РАН)特殊天体物理天文台(САО РАН)及其两台独特的巨型望远镜、应用天文学研究所的小型天文台、“精密仪器制造系统”企业和喀山大学的天文台,甚至还有一家私人“天文农场”,此外,似乎还有某个军事设施(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灌木丛中,可以看到位于海拔1175米的“泽连丘克天文台”,其于2001年投入使用的RTF-32是一台可移动的抛物面天线,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雷达。然而,它只是应用天文学研究所“奎扎尔”(Квазар)系统的一部分。其工作原理很简单:“泽连丘克天文台”与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的“斯韦特洛耶”天文台及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通勤河谷的“巴达雷”天文台组成一个协同系统,使得这三者之间长达4400公里的空间都成为其“镜面”。
再往远处,在海拔2070米的高地上,可以看到**БТА(大天文望远镜)**的白色穹顶闪闪发光。这是特殊天体物理天文台的主光学望远镜,在晴朗的日子里,它的身影可以在几十公里外看到,不仅能从泽连丘克斯基地区看到,甚至在邻近的乌鲁普斯基地区也清晰可见。而我们的目的地,正是那里——
阿尔赫兹古城遗址附近,俄罗斯最古老的教堂就矗立于此,而在同一座通向大泽连丘克河的小桥旁,就是阿尔赫兹。该村于1966年建立,专门用于特殊天体物理天文台(САО РАН)工作人员的生活居住。过了桥,公路立即开始攀升,将村庄的工业区留在下方,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中。进入居民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俄罗斯科学院特殊天体物理天文台的主楼
在这唯一的一条街道旁,有一所学校:
在背景的“小船”岩石前,可以看到明显较晚建成的信息技术教学楼
稍远处,是第一住宅楼(建于1976年),外观带有一些阿尔卑斯或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自然,这栋楼是为天文台的领导层及最重要的专家修建的:
第二、第三和第四住宅楼则是普通的多层建筑,属于改进型住宅系列。整个下阿尔克兹村大约有500名居民,其中86%是俄罗斯族。不过,实际上常住人口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毕竟天文学家的子女不一定都会继承父母的事业,而要在这个偏远地区卖掉房子并不容易。不过,也有不少人选择留着房子,偶尔来这里度假。
这里仍然保留着面向宇宙的科学城的氛围:
为了接待外来工作的专家,最近还建造了一栋外形类似天文台塔楼的宿舍。
穿过村庄后,公路进入一段极其曲折的盘山公路——如果从水平距离来看,到БТА(大天文望远镜)的直线距离仅为3.5公里,但需要攀升800米的海拔,而公路则要绕行16公里以上,蜿蜒曲折,需要30到40分钟才能到达。然而,全程的公路铺设了优质沥青,毕竟山顶上坐落着联邦级的科研设施,按照规定,这条路的地位等同于联邦公路
在半路上,有一个观景平台。从这里向峡谷上游望去,可以看到蜿蜒的河流和通往度假胜地阿尔克兹(Архыз)的公路,远处是山脉的屏障,其中一座山岭被赋予了魔戒“纳兹古尔”风格的名字——莫尔格-瑟尔特(Морг-Сырты, 3141米),而乌朱姆山脉(Ужум)上的帕斯图霍娃山(2733米)则是天文台工作人员常去徒步的地方。当然,必须注意不要在大雾天气前往,因为山的另一侧是陡峭的悬崖
峡谷下游望去,可以看到两个阿尔赫兹(Нижний Архыз)
• 远处是天文学家的小镇,白色的房屋清晰可见;
• 近处则是古代阿兰人的首都遗址
在山脚下,可以看到亚历山大-阿封斯基修道院(1889-1918)的建筑群。在修道院最左侧的建筑旁边矗立着“武士-突厥人”石碑(менгир Воин-Тюрок),而修道院最右侧的建筑后方,则露出南部(伊利亚)教堂(Ильинский храм)的圆顶——这是遗址中唯一仍在使用的教堂,也是最小、最年轻的一座。
在树木的掩映下,依稀可以看到中部教堂的圆顶,而画面左上角则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北部教堂阿兰教区的主教座堂。这些教堂由拜占庭的工匠为他们的盟友阿兰人建造,建成时间比俄罗斯最古老的教堂还要早50到100年
不过,在这幅画面中,对我们来说最有趣的部分是道路左侧的黄色草地。在这片土地下,隐藏着阿兰圆环(Аланский круг)——这里是所有天文台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РАТАН-600射电望远镜的前身。这个圆环的直径为88.5米(即300罗马英尺),其方向与冬至和10月1日的日出相对应——后者在拜占庭时代被视为新年。当然,古代人不会在这里寻找类星体或伽马射线暴,但他们确实在这里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
此外,这里也曾是祭祀太阳的场所,信徒们在这里点燃祭祀之火。正如一位德黑兰琐罗亚斯德教寺庙的祭司告诉我的那样,火焰是地球上太阳的象征,就如同绘制的圣像代表着上帝。或许正因为如此,阿兰人的传奇之都——马加斯(Магас)才被称为“太阳之城”
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前行,阿尔赫兹逐渐被山峰遮蔽,而**泽伦丘克天文台(Зеленчукская обсерватория)和晴朗天气下的切尔克斯克(Черкесск)**则开始映入眼帘。
在峡谷的入口处,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座射电望远镜
• 在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РАТАН-600中,巨大的扁平反射面呈现出醒目的灰色环状;
• 而泽伦丘克天文台的设备远不止БТФ-32这一座望远镜。
前方就是俄罗斯科学院特别天体物理天文台(САО РАН)的上层科学平台,在日常交流中通常被称为**“阿尔赫兹天文台”**。
其核心建筑,就如同一颗恒星在行星系统中的中心,便是БТА(Большой Телескоп Азимутальный,大型方位角望远镜)。这个望远镜的确非常庞大
• 在1975年投入使用时,它的主镜直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其望远镜塔楼高达53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望远镜结构之一
然而,它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尺寸。从外观上看,它的设计充满克制的未来主义风格,仿佛是一艘科幻战舰——“黑暗烈焰”(Тёмное Пламя)。而在其内部,则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大厅,天花板上的彩色玻璃穹顶下,描绘着一个毫发无损的伊卡洛斯(Икар),他在黄道十二宫的星座背景下翱翔
这座大厅的外观显然颇具博物馆风格——信息展板、衣帽间、售票处以及纪念品商店。从展板上我了解到,俄罗斯科学院特别天体物理天文台(САО РА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它的一些爱好者,还在下阿尔克斯(Нижний Архыз)经营着一座考古博物馆。然而,我已无暇前往参观。在周五和周末,前往BTA(大天文望远镜)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每批团队在大厅里等待约30到40分钟。
不过,在二楼的木刻雕文似乎暗示着,这里在建造之初便已考虑到游客的参观需求。
大部分参观活动都在原来的控制室内进行,展出着老式的控制台和墙上的照片:
而真正的“大天文望远镜”(BTA)则位于玻璃后方。这座宏伟的结构重达850吨,其中42吨属于位于底部的主镜,其直径达605厘米。
望远镜的核心正是这个巨大的镜面。折射望远镜(类似单筒望远镜的结构)如今几乎只限于业余爱好者使用,而现代的光学望远镜主要是反射式的,通过计算机从巨大、略微凹陷的镜面上读取信息,以放大并观测反射其中的天体。
因此,镜面越大、玻璃质量越高,望远镜的性能也就越好。镜面可以是分段式或整体铸造的。BTA的镜面在1993年之前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整体式反射镜,并保持着全球最大整体镜面的纪录直到1998年。随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官方名称)以8.2米的镜面直径和更高的分辨率超越了它,而200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双目望远镜”(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又进一步刷新了纪录。
然而,要制造出这样一整块直径堪比小型房屋的玻璃镜面又谈何容易?BTA的建设决策于1958年作出,为此,苏联不得不在莫斯科州的雷特卡里诺光学玻璃厂(Лыткаринский завод оптического стекла)新建一座专门的车间,在科洛姆纳重型机械制造厂(Коломенский завод тяжёл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生产特制的回转工作台,并研制出一套使用1.2万克拉金刚石粉的抛光工具。
1964年,雷特卡里诺工厂使用70吨碎玻璃铸造出第一块镜面毛坯,但最困难的工序才刚刚开始——这块毛坯在特制的冷却室中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完全冷却,而随后又用了四年进行精密抛光。不过,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其实是第二块镜面毛坯——第一块冷却时间仅为9个月,最终被发现存在气泡和裂纹,可能导致光学畸变,因此被废弃。
然而,制造镜面只是任务的一半——还需要将它安全运送到安装地点!为此,工程师们设计了一个配备避雷装置的特殊运输箱,并铺设了一条特别平缓但蜿蜒的道路通往BTA塔楼。最初计划的水陆联运方案——先通过河流运送至顿河畔罗斯托夫,再改用公路运输——被用来测试模拟镜面。1974年秋季,镜面最终被安装到位,但由于存在缺陷,不久后又被替换。最终,在1979年,一个质量更高的镜面取代了原来的版本。
今天,BTA仍然使用第二块镜面,其表面的铝质保护层每3至5年更换一次。望远镜被玻璃墙隔离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控制温度。如果镜面的温度日变化超过2°C,望远镜的灵敏度就会下降1.5倍。塔楼内部维持着特殊的微气候,一旦内部与外部的温差超过10°C,穹顶将不会打开;其他情况下,温度会被缓慢调节以避免剧烈变化。此外,塔楼还配备了一台巨型龙门起重机(65米),以便进行设备维护:
在塔楼底部,两座存放镜面的运输箱仍然留在原地,其中一个仍然存放着第一块镜面。2007年,科学家们决定将其送回雷特卡里诺进行二次加工,这一过程耗时11年。然而,重新加工后的镜面质量仍然不及1979年安装的那一块,因此最终被放弃。总体而言,BTA的分辨率和精度甚至比某些口径更小的现代望远镜还要逊色——无论是这里的BTA,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帕尔肯特天文台的望远镜,苏联工程师都受限于玻璃材料质量的短板,未能达到欧洲同行的水平。
在BTA旁边,一座外观意外现代的辅助建筑采用野生石材装饰,而在其附近,则是德国蔡司公司于1990年制造的蔡司-1000(Zeiss-1000)望远镜,配备1米直径的镜面:
沿着山坡向上,还有几座其他望远镜散布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