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大篷车“周周进”活动启动仪式在古美公园广场举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维伦,闵行区副区长张贤,新华社上海分社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陆文军等出席活动。
“您好,您点的外卖到了,再送您一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让我们一同维护社区环境……”
穿梭于大街小巷,“饿了么”小哥王亚洲有了一个新身份——垃圾分类志愿者。在送餐途中,他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送到顾客手中,电动车也插上了“骑新助古美,垃圾变资源”的宣传标语旗,把环保理念送往千家万户。
在街道的另一边,房产中介王先生迎接新落户古美的新业主和租客时,同样送上了一份垃圾分类宣传册,让新入住的居民第一时间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开启绿色生活新篇章。
外卖骑手化身“宣传员”、房产中介助力垃圾分类、孩子“小手牵大手”守护绿色家园……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成为垃圾分类行动中的一分子,这正是古美路街道在全市垃圾分类志愿工作步入2.0阶段后做的新尝试。
据悉,古美路街道根据居住型社区商户密集、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精心构建了“1+3+3+71”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涵盖居民区、沿街商铺和新就业群体。
什么是“1+3+3+71”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具体为:1支古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大队;3支街面志愿服务队,聚焦沿街商铺,助力垃圾分类宣传;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由房产中介、外卖骑手、中小学生组成;71支居民区志愿服务队,由居委会牵头,联合物业与居民志愿者组成。
成为环保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对于骑手们来说,是一场与社区的“双向奔赴”。王亚洲表示:“我们目前有10位骑手志愿者成员,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对社区较为熟悉,有时候会提醒住户垃圾分类,对于可回收的外卖袋,我们也会主动告诉住户可帮忙带走回收,住户也赞同我们的做法,经常会表示感谢。”
小发明 大创造
垃圾分类“达人”有妙招
据悉,大篷车“周周进”活动是全市“龙行蟒跃”志愿服务宣传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携手新华社上海分社,并联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服务总队以及各区支队等共同发起。
此次活动从首站古美路街道开始,未来大篷车每周将驶入公园、商场、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各类有趣的环保互动体验之旅,预计全年组织近50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以环保公益、便民服务、绿色低碳等为主题的摊位传递出垃圾分类新时尚。垃圾分类找找茬、垃圾分类拼图、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奖品也兼具创意与实用性。
比如这件印有垃圾分类图案的家用围裙,让市民王女士觉得既实用又充满生活气息:“在厨房烹饪时,不知道手上的垃圾该扔哪个垃圾桶,一低头就知道,也时刻提醒我们要垃圾分类。”
你的目光是否被这些穿行于广场上的垃圾回收机器人吸引?它们是垃圾分类志愿团队的设计成果之一,别看外表可爱,但体型惊人,运载量达200斤,可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干、湿、有害垃圾,并能主动避让、自动控制进出电梯、自助呼叫联系客户等,已在古美路街道试点使用,未来将成为垃圾回收“好帮手”。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办公室负责人牛广成表示,“目前,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过77万人,我们欢迎更多人加入我们,共同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吴俊艳
供稿:古轩
视频:徐玮 汤洪魁 魏天浩
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