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部边陲,平均海拔4200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宗嘎居委会,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伍,因队员都是妇女,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阿佳志愿服务队”。

讲政策传党恩、调矛盾化纠纷、献爱心送温暖……这支队伍自成立以来,就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群众服务作为主要工作方向,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用无私奉献让珠峰之乡更美好。

如今,在日喀则的街头巷尾,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抹抹温暖明朗的“志愿红”,更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最好的补充和延伸。

近年来,日喀则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所需所求所盼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打造“春风进万家、夏阳耀初心、秋香润基层、暖冬筑同心”四季品牌,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形成了季季有特色、全年有影响的生动局面。

暖冬筑同心

载歌载舞的文艺表演、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日前,日喀则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暖冬六送”活动幸福社区大院举行。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个个生动的文明实践场景开启暖冬模式。



日喀则市开展暖冬“六送”文明实践活动

“以前打工回家过年,就想待在家里烤烤火,不愿出门。”幸福社区居民扎西说:“这几年,市里组织文艺团、演出队在家门口表演文艺节目,还有各种展览,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四季有序,而日喀则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始于2020年冬季。

当时,日喀则市面对两个关键课题——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做好边疆民族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如何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作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

经大量走访调研发现,日喀则市文明实践工作中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阶段性目标,存在干部的工作节奏感不强、群众的参与感不高等问题。为此,日喀则市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决定以“暖冬筑同心”破题,结合冬季特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慰问义诊等活动,和群众一起温暖过冬。



日喀则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慰问义诊活动

“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润边、各类展览文化惠民;

以扫盲班、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诗歌朗诵、演讲和情景对话比赛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与引导群众参与实践有机结合;

以节日为契机,为群众送去慰问的同时,将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讲清楚、讲通透,扎实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日喀则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拉珍说:“我们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活动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让冬闲真正变成冬忙,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春风进万家

阳光洒在萨嘎县民族团结广场上,显得格外温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16支志愿服务队启动“春风进万家”系列“五进”活动。这一活动致力于让文明实践活动深入街道、楼宇、学校、店铺和广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域覆盖和全民参与。



萨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开展“春风进万家”活动

“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得更美了,大家的邻里关系更融洽,生活也更加幸福了。”谈及“春风进万家”活动带来的变化,萨嘎县旦嘎村的村民纷纷赞不绝口。

“‘五进’活动主要围绕党的政策、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行业领域内的知识,进行了集中宣传,让群众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温暖。”萨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萌说。

文明新风,向春而行。

2021年初,日喀则市在“暖冬筑同心”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春季特点,顺势推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进万家”系列活动,注重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日喀则市是西藏农牧业大市,每年3月,农民和牧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春耕春播、牲畜转场等工作。“这个时期,我们就创新宣讲方式,同步搭建云端互动平台,利用新媒体定期录制发布理论宣讲微视频、及时答疑解惑,编导小品、说唱等文艺节目,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农政策融入其中,让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接受教育、提升素养。”日喀则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郝淑芳说。

“现在手机很方便,我们很多人会在忙闲之余,看看文艺节目,听听新闻,能学到很多。”康马县嘎拉乡村民卓嘎说。

“小切口”体现“大民生”。放眼珠峰大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春风进万家”系列活动,各地正以更高水准的服务、更多形式的创新、更广范围的联动,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夏阳耀初心

璀璨的烟火腾空而起,绚丽的色彩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把高山草场衬托得更加多彩动人。去年8月,一场以“夏阳耀初心”为主题的活动在昂仁县举行。



昂仁县“夏阳耀初心·文化惠民生”活动

千余名嘉宾、各族群众如期相约唐东故里、相聚昂仁桑桑,陆续参与产业大赛、“扎木念琴”弹唱比赛、农牧民运动会、马术表演、迥巴藏戏非遗专场展演等活动,共赴夏阳盛会、同奏奋进乐章。

每年夏季,群众文化活动变得火热。日喀则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纷纷以“夏阳耀初心”为主线,结合实际,“趁热打铁”,以理论阐释、政策答疑、文化服务、文明新风、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通过组织党员群众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常态化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全面发动各类志愿服务队,整合力量、统筹资源,实现“天天有活动”。

拉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影放映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乡(镇)、村居、学校开展“观红色电影忆峥嵘岁月”电影放映活动,激励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康马县举办“五四”青年歌手大赛,歌颂党恩、彰显初心,展示新时代青年风采;

江孜县在纪念江孜抗英120周年宣讲活动中,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日喀则各级各单位在开展“夏阳耀初心”活动中不断深化红色引领、不忘初心的主题,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党性修养,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日喀则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郝淑芳说:“特别是今年‘书香西藏’全民阅读暨日喀则市‘书香珠峰’列活动启动后,日喀则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飘’起来的图书、‘读’出来的智慧图书漂流活动,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秋香润基层

“谢谢你们帮我收青稞,真是帮我个大忙!”康马县涅如麦乡白墩村五保户巴桑吉巴户连忙着向志愿者道谢。

在秋收农忙关键时期,为解决部分农户秋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完成,涅如麦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前往巴桑吉巴户田间地头,开展“秋香润基层助农秋收”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挥汗如雨,有的割青稞,有的递把子,有的搬运青稞……在阳光下,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金黄色一样,格外耀眼。“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是甜的。”志愿者纷纷表示。



涅如麦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在田间助力秋收

秋天不仅象征着丰收,也是人们心中获得感和幸福感得以提升的重要时刻。

围绕“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个命题,日喀则市把“坚持人民至上”融入精神血脉、转化为实际行动,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用情用力,层层递进,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针对性、精准度——

紧密结合群众农牧业生产和秋季丰收、收获的特点,邀请农牧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牧场草组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助农增产增收。

精准开展“助农秋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质量组织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西藏传统节日“望果节”等系列活动,弘扬西藏农耕文明、游牧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西藏农牧民的伟大创造,凝聚力量,持续推进成风化俗。

哪里有需要,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日喀则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郝淑芳表示:“我们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向纵深推进,把志愿服务开展到群众最盼望、最需要的地方,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抹“志愿红”,四季不停歇。随着“四季品牌”引领作用持续发挥,服务群众能力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新风在珠峰之乡蔚然成风。

来源:人民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