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位战友的留言,称“三个军转也不如一个大学生公务员”。看到这条留言及相关评论,我内心着实十分生气。这位战友的评论是这样的:“我单位分配过来一个军转,干啥啥不行,天天闹待遇,调了好几次岗位,把机关搅得乱七八糟,部门科长更是闹心。

大学刚毕业考入公务员的,调教一年多就能独当一面,事少好调教。”这位战友的评论大概有几方面意思,核心就是认为军转干部不如新入职的公务员,干啥都不行,还天天闹待遇。


还有一位战友评论说,他是省直机关的干部,看法相对好一些。他认为军转干部最大的问题在于心态。在部队是带兵的,到了地方单位放不下架子,总是要待遇。省直机关工作主要靠写材料,军转干部大多不愿写、不会写,领导们不喜欢,对机关贡献小,提升也比较慢。这个评论相对较为客观。

其实对于这些战友或者其他人对军转干部的评论,我们还是应该相对客观且辩证地看待。首先,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成为地方干部,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次,干部能力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运用。部队里写材料的人同样很出色,并不比地方基层差。我在部队写了十年材料,到地方后,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写材料依旧厉害。

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军队干部转业后心态为何不稳定?有几方面原因。比如降了几级安排工作,心里肯定不平衡。再者,原本在部队带兵,团职、营职管着几百号人,回来却成了普通科员,每天做着单一的工作,一时难以适应。这并非军转干部自身的问题,而是安排不合理。

因此,这件事应该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军转干部安置要客观看待他们的付出。营职干部辛苦服役 20 年,安排为一级主任科员尚可接受,二级主任科员也还行,安排为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与新考入的大学生公务员相比,显然不合适。另一方面,军转干部自身也要尽快完成转变,就像当兵时要从地方青年转变为合格军人,转业时则要从军队干部转变为地方普通工作人员。

但真要说“三个军转也不如一个大学生公务员”,说这话的人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大家对军转干部有何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