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世界湿地日广西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北海市隆重举办。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洪蓄水、净化水源、储碳固碳、调节气候等独特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是第3个联合国湿地日。据悉,活动由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及北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自治区林业局及北海市领导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全市30多个单位合计200多人参加。全体人员宣读《保护湿地倡议宣言》,随后点亮活动启动柱,大家纷纷在湿地保护承诺板上签名。互动环节,有奖问答、13块图文并茂的展板、20多种生动有趣的动植物标本、3个打卡拍照相框、丰富多样的小礼物以及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热情参与。


据北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海市以林长制为引领,强化工作举措,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红树林面积4701.59公顷,居全区首位、全国第二位;2021年,首次培育出广西重点保护的珍稀红树植物榄李幼苗,长势良好。建立半红树育苗基地,培育出杨叶肖槿、水黄皮、苦郎树、银叶树及海芒果等半红树700多株,并种植至修复区。建成红树林模拟生境,集真红树与半红树生长、海水净化及生物多样性展示于一体,实现“全方位、零距离”展示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2023年,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成功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入选中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2024年,全国首个国家级红树林种质资源库落户北海,成功填补全国国家级红树林种质资源库的空白。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监测到鸟类239种,比2017年增加了83种,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国家保护鸟类黑翅鸢、褐翅鸦鹃等。潮起潮落间,中华鲎、弹涂鱼、招潮蟹、沙虫、泥丁等底栖生物也在这片滩涂不断增多。(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