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10月,在澳大利亚南澳洲的比奇波特,农民蔡宝灵被一件事搞得心烦意乱。

他家鸡舍里的鸡总是莫名其妙地消失,蔡宝灵觉得,自家应该是来了某种“偷鸡贼”。

起初,蔡宝灵以为是附近的野猫干的好事,于是,为了抓住这个“偷鸡贼”,蔡宝灵决定设下陷阱。



他选用了一个鸡笼作为捕兽器具,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装弶”。

在鸡笼里放置了一些鸡爱吃的谷物作为诱饵之后,小心翼翼地布置好机关,等待着“偷鸡贼”上钩。

终于,在9月26日凌晨,蔡宝灵突然听到外面有一阵声响。

他迅速起身鸡舍的方向冲去。



当他赶到鸡舍时,发现鸡笼里果然有一只动物。

但是这只动物披着棕色的皮毛,身上还有白色的斑点,它还长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有点可爱。

或许是受了惊,它看起来很激动,对着蔡宝灵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发出低沉的声音。

蔡宝灵看了半天,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这只动物。





蔡宝灵不敢轻易处理这个陌生的动物,于是联系上了当地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的鉴定,专家们确认这个神秘的 “偷鸡贼” 竟然是斑尾袋鼬!

要知道,斑尾袋鼬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已经约100多年没有被官方记录了,人们都以为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区域灭绝。



上一次在澳大利亚南部有斑尾袋鼬的官方记录还是在19世纪80年代,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生物学家们在野外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查,却始终没有发现斑尾袋鼬的踪迹。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认为斑尾袋鼬在澳大利亚南部已经彻底消失,只在其他一些地区还有少量种群存活。



所以,这次蔡宝灵意外捕获斑尾袋鼬,无疑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认知。

那么斑尾袋鼬究竟是什么动物?这次消失又重新出现意味着什么呢?

«——【·奇葩的斑尾袋鼬·】——»

它们拥有一身独特的锈橙色“外套”,这层毛发柔软而有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温暖的色调。



其身上布满了白色的斑点,这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均匀地分布在它们的背部、腹部和四肢上,甚至连尾巴也不例外,这也是它们被称为斑尾袋鼬的重要原因。

斑尾袋鼬的头部相对较小,耳朵尖尖的,高高竖起,仿佛时刻在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它们的眼睛又大又圆,这有助于它们在夜间活动时敏锐地捕捉周围环境的变化。



它的鼻子是粉红色的,小巧而湿润,而且嗅觉十分灵敏,能够帮助它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追踪猎物、识别同伴和标记领地。

它们的四肢短小而有力,前后四肢各有五只脚趾,后脚大拇指极为发达,这使得它们在攀爬树木时能够轻松地抓住树干和树枝,行动自如。



它的尾巴又长又粗,在活动时,尾巴可以方便平衡身体,无论是在树枝间跳跃,还是在地面上奔跑,都能保持稳定的姿态。

斑尾袋鼬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天,它们会寻找安全而隐蔽的地方休息,如树洞、岩石缝隙或者茂密的灌木丛中。



晚上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出来活动了。

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具有出色的视力,能够清晰地辨别周围的物体,加上敏锐的听觉和嗅觉,使其在夜间的活动中如鱼得水。

它们主要栖息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和塔斯马尼亚的森林和小树林中。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茂密的植被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在森林中,斑尾袋鼬是一位出色的猎手,它们的食谱上有相当多种类的东西。

昆虫是它们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无论是在草丛中跳跃的蚂蚱,还是在树干上爬行的甲虫,都难以逃脱它们的追捕。



此外,小龙虾、爬行动物、鸟类以及中小型哺乳动物也是它们的猎物清单上的常客。

它们还会食用袋鼠、野猪、羊和牛的尸体,这些腐肉在它们的食物构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使得它们在食物获取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即使在猎物相对稀缺的时期,也能找到维持生命的食物。



斑尾袋鼬的繁殖行为在动物界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它们的发情期通常在冬季,这个时期,雄性斑尾袋鼬会变得异常活跃,它们的体内会分泌大量的激素,促使它们积极地寻找配偶。

而且在完成交配后,雄性斑尾袋鼬会面临死亡的命运。



这是因为在整个繁殖过程中,它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因为激素的大量分泌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不过雄性的死亡使得有限的食物和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雌性和幼崽的需求,有助于幼崽的成长和发育。



尽管这次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了斑尾袋鼬的踪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物种在澳大利亚大陆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野生斑尾袋鼬的数量仅存14000只左右。



这意味着斑尾袋鼬的种群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斑尾袋鼬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栖息地的丧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外来物种的竞争也是导致斑尾袋鼬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猫和狐狸等外来物种被引入澳大利亚后,由于缺乏天敌,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繁殖。

这些外来物种与斑尾袋鼬在食物和栖息地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此外,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也对斑尾袋鼬的种群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对于斑尾袋鼬来说,由于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较少,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这使得它们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一旦感染传染性疾病,很容易导致大量个体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种群数量的减少。



而至于蔡宝灵发现的这一只斑尾袋鼬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残余种群的成员。

尽管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南部还有斑尾袋鼬存在,但或许在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偏远的山谷或者隐蔽的洞穴中,还隐藏着一小部分斑尾袋鼬。



不过也有人猜测,这只斑尾袋鼬可能是一只长途旅行的“独行侠”。

斑尾袋鼬具有一定的迁徙习性,它们可能会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或者合适的繁殖地点而进行长途跋涉。



也许这只斑尾袋鼬原本生活在距离澳大利亚南部较远的地区,在迁徙的过程中,它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生存能力和导航能力,穿越了山脉、河流和平原,最终来到了南澳洲。

还有一种较为大胆的猜测是,它可能经历了一次逃离囚禁的过程。



在过去,可能有人非法捕捉了斑尾袋鼬,并将其囚禁起来。也许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好奇,或者是想将其作为宠物饲养。

但后来,这只斑尾袋鼬幸运地找到了机会逃脱,重获自由。



无论它们来自何方,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

参考:
都市快报《装弶想捉住偷鸡的野猫 捉住了130年未见的濒危动物》2023-10-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