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头脑No.47
岸见一郎
1995年深秋的京都,岸见一郎跪坐在父亲的病榻前,握着那只布满老年斑的手掌突然意识到,这位曾经能轻松解答他所有数学难题的工程师父亲,此刻正用孩童般困惑的眼神望着他。
床头柜上摊开的《个体心理学讲义》被穿堂风吹得哗哗作响,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在黄昏中忽明忽暗。
这是岸见人生中最重要的照护时刻。十年前他在旧书店与阿德勒相遇时,绝不会想到那些艰涩的心理学理论,会在父亲失智的岁月里化作具体的生存智慧。
当父亲把牙膏挤在梳子上,当曾经的数学公式变成歪扭的涂鸦,岸见在阿德勒的"共同体感觉"理论中找到了答案:衰老不是能力的丧失,而是生命形态的转化。
在阿德勒的迷宫中寻找出口
岸见一郎,1956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是知名心理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在京都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后专注于阿德勒心理学研究,成为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顾问。
岸见一郎将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致力于普及阿德勒思想,其代表作《被讨厌的勇气》全球销量已超过千万册,该书以对话形式阐述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理念,引发广泛关注。
1983年的京都大学图书馆地下室,潮湿的霉味混合着旧书特有的沉香。23岁的岸见一郎蜷缩在哲学类书架夹角,额角抵着包铁皮的木制书架,指尖在《神经症问题》的德文原版书脊上反复摩挲。严重的焦虑症让他的世界收缩成这个两平方米的逼仄空间,每次呼吸都像在吞咽玻璃碎片。
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正在攻读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岸见突然被恐慌感攫住。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闪烁着诡异的绿光,雨点砸在玻璃窗上的声音化作万千钢针。他至今记得自己是如何手脚并用地爬回宿舍,从此被困在名为"神经症"的牢笼里。
在每周三次的心理咨询室,精神科医生开出的氯米帕明药瓶在书桌上积起小山。直到某个清晨,他在校园后门的二手书店发现那本《自卑与超越》。泛黄书页间阿德勒的断言如惊雷炸响:"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这个瞬间改变了岸见的命运轨迹。他开始像考古学家般系统挖掘阿德勒思想,在古希腊语专业课程与心理学典籍间架起桥梁。当同学们沉迷于解构主义浪潮时,他却在翻译《儿童教育心理学》手稿的过程中,找到了破解自身困境的密码。
"当时我意识到,对死亡的恐惧本质是对生活任务的逃避。"六十二岁的岸见在京都寓所接受采访时,目光掠过庭院里经冬未凋的山茶花,"阿德勒教会我把人生看作动态的过程,每个瞬间都是新的起点。"
在场:从文字跃入生活
2010年早春的札幌,积雪未化的街道上飘着零星小雪。岸见在家庭照护中心的玻璃窗前驻足,看着里面练习折纸的老人群体,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把报纸叠成军舰的模样。
那时阿尔茨海默病的阴云尚未笼罩这个家庭,但命运的伏笔早已埋下。
"父亲第一次把钥匙忘在冰箱里时,我固执地认为这是可以治愈的'故障'。"岸见在新书分享会上展示着父亲的手稿,泛黄的工程图纸与稚拙的涂鸦形成残酷对比,"直到某天他指着我说'这位先生长得好像我儿子',我才真正理解阿德勒说的'横向关系'。"
在长达八年的照护时光里,岸见将阿德勒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策略。当父亲坚持要在深夜"去学校接孩子",他不再纠正时空错乱,而是扮演起"等待接送的学生";当曾经的数学天才对着九九乘法表发呆,他们发明了用围棋棋子进行的计算游戏。
这些实践最终沉淀成《更好的初老人生》中最动人的章节。书中提出"创造性自我"概念:即便认知功能衰退,老年人仍可通过重构生活场景维持主体性。岸见记录下父亲用牙刷给盆栽授粉的奇妙创意,称之为"认知症患者的诗性智慧"。
东京新宿的巷弄深处,有家挂着"记忆咖啡馆"木牌的特别店铺。每周四上午,岸见会系上围裙站在吧台后,教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用手冲壶制作咖啡。磨豆机的声响中,78岁的山田女士总能准确说出"15克咖啡粉对应240毫升水"的比例——这是她五十年主妇生涯刻进肌肉的记忆。
"我们往往把老年看作失去的过程,却忽视了岁月馈赠的礼物。"岸见指着墙上挂满的老照片,每张咖啡拉花作品都对应着制作者的人生故事,"就像山田女士虽然记不清昨天的事,但她指尖对食物重量的感知力,反而在患病后变得更加敏锐。"
这种基于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的社区实验,正在日本二十多个城市复制。在神户的"银发料理教室",患有帕金森症的前厨师长通过指导年轻人握刀姿势重获价值感;大阪的"记忆图书馆"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用残存的记忆碎片拼凑出昭和年代的市井画卷。
"衰老不是需要对抗的敌人,而是值得探索的新大陆。"岸见在新书扉页写下这句话时,窗外的樱花正纷纷扬扬飘落。书桌上的相框里,父亲穿着病号服对着镜头比"V"字手势,身后是画满彩色涂鸦的白板——那是他们最后的对话方式。
在新书《更好的初老人生中》,岸见从退休为何令人担忧这个问题切入,通过6个章节进一步探讨了迎接退休生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果说本书和其他探讨退休问题的书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这本书考察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以及“应该怎样活着” 这两个哲学性命题。
本期策划:Burt
编辑:芦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