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藏友失败的收藏经历,大多都是自身能力不行,收了一堆“破烂”导致无法变现。但今天介绍的人就有意思了,同样是能力问题,却不是因为收破烂,而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的遗憾。

小陈自我陈述,他父母都是家境比较优渥的,尤其是父亲作为家中老五,四个哥哥姐姐都非常有出息。父亲年轻的时候啥都不用愁,玩摩托车,泡舞厅,整天戴个墨镜穿个喇叭裤当街溜子。


90年代上海歌舞厅老照片

马未都也开过歌舞厅,虽然后来倒闭了却也因此成就了大收藏家的名号。而父亲却只能用不学无术来形容,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姑姑伯父们说的。

为了让父亲安分下来,当时大伯做主,98年给他在上海买了套新房子,然后安排了一份工作,再让谈了不到一年恋爱的父母直接结婚。

爷爷去世的早,大伯在上海混的不错,长兄如父全给安排好。父亲就像个愣头青啥都不懂,而且他的心理状态就是,反正不管自己怎么“浪”都有兄长们兜底。


1981年长城精制套装币

结婚那天,除了大伯安排好的房子,还有大姑二姑送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大全套,尤其小伯父特地从广州包车回来,送了父亲不少他在香港买的收藏品。

1981年的长城币套装,这是最便宜的。还有一套清代的红木家具,不少红酒,服装化妆品若干,以及把最心爱的一件徕卡MP古董相机送给了父亲。

尽管他们都叮嘱要好好保存,但最得宠的父亲,自然不懂得珍惜,这些藏品对他来说,无非是追求“品质生活”的最佳代替。


徕卡MP相机

父亲在单位安分了两年多时间,然后就呆不住了,和母亲一拍即合,从单位辞职后又恢复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以及把我生下来后,我直接在大伯家呆到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那时候,父亲长发披肩配上母亲波浪爆炸卷发,穿上灯笼裤小寸衫,带着墨镜骑着摩托车,好不快意,然而没多久钱就花完了!

他们不敢和大伯父说,于是就偷偷变卖家产。母亲把出嫁的不少金银首饰卖了,父亲把那套长城币换了一罐茶叶,三个月喝完。这种专门用来“外销”的纪念币,如今普通人家怎么也找不到一枚,他却如此糟蹋掉。

以及那套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的清代家具,只换了一辆进口摩托车。


清代紫檀盒

而那件徕卡MP相机,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他到底卖了多少钱,反正都被挥霍掉了。小伯父每每提及都心痛不已,因为后来香港上拍差不多的相机,已经升值到上百万了,这种相机中的“劳斯莱斯”,在父亲眼里抵不上大酒店吃几顿饭。

后来父母再次“返贫”,偷偷跑到广州“拜访”小伯父,一番死缠烂打又借了一些钱。然后父亲看到他们家多宝阁上各种收藏品,又眼馋了起来。

小伯父喜爱收藏,只买不卖,但拗不过小弟的纠缠,毕竟父亲从小就是家里最得宠的。就又拿出来一件清代紫檀盒,里面装着一件“宝贝”。

这次小伯父吸取教训,怕父亲不懂,跟他科普了相关的收藏知识。并千叮咛万嘱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拿出去卖,放个若干年肯定能值更多。


明代犀牛角螭龙杯

可父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其他的都没听进去,光听到“值钱”两个字了。他回去后还装模作样的“忍”了几个月,糊弄几次兄长后,看没有“风险”了,立马跑到城隍庙找一位老店主卖货。

不说里面的明代犀角杯,就是那件小伯父买来专门配杯子的紫檀盒,店主就开价1万元。父母眼睛闪闪发光,一番讨价还价,然后连盒带杯一起卖掉了。

几个月后,当大伯父意外看到我们家楼下,停着一辆崭新的汽车时,再跟邻居打听细节就发现“坏事”了。赶紧打电话给姑姑们和小伯父,让他们来上海一趟“对账”。

这不对不要紧啊,一对简直气得七窍生烟,父母几年时间就挥霍了上百万,把哥哥姐姐都借了好几遍,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就剩个房子了。要知道那是21世纪初,这可算得上一笔巨款。


清代管帽椅

小伯父的藏品,基本都带着拍卖行和文物商店的收据证书,那可是财富的保证!可现在就连他自己就剩一对清代管帽椅,大全套被父亲当“破烂”卖了。

父亲卖掉的藏品,经过这20多年,不知道升值了多少倍。他自己把暴富的机会全部错过,专门为他人做了嫁衣!

如今我也长大了,当年的新房变成了老破小,汽车也没了,家中再无长物!因为姑姑和伯父们除了柴米油盐的必需品支持,其他东西是半点都不往外掏。父母刚开始还闹,现在也“洗心革面”老实上班了。

以前不懂事,还以为伯父和姑姑是不喜欢我们家,现在才明白这真是自找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