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2024年已经结束,从各大榜单公布的情况看,房企再度经历了一场大洗牌。
去年房企各梯队的门槛值整体都在下滑,销售业绩也是普遍下降。
不过,在这风云变幻的地产江湖中,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反而显得有点逆市而行。
2024年上海TOP10房企的门槛值反而上升了,前十房企中有4家还是新面孔。
看来,在上海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闯出名头不容易,平稳保住地位也不容易。
前十榜单的变化,不仅是房企在上海成绩的表现,更是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生动缩影。
1
中海新王登场
根据克而瑞的全口径房企榜单来看,2023年的上海房企前十门槛值还是184.22亿元,而到了2024年,上海房企前十的门槛值提高到了200.83亿元。
房企前十门槛值虽然上升了,但前十强的全口径总金额从2023年的3198.45亿减至2024年的3143.83亿,降幅约1.7%。
这也意味着,上海头部房企市场份额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房企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了。
2024年上海榜首易主,中海地产以702.23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登顶上海销冠,创造了上海房企年度销售纪录。
中海在上海手握2大神盘,顺昌玖里成交金额超300亿、领邸玖序成交金额也超了200亿,这两个项目成为去年上海楼盘前2,让中海实现了断层领先。
在土拍上,中海也是执行着“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的发展战略,在下半年频繁斥巨资拿下优质地块,一跃拿下权益拿地金额和新增货值双榜首。
保利发展以364.73亿元排名第2,与2023年排名持平,去年也有一个保利世博天悦的百亿级大盘。
虽然销售额有所下降,但保利手里优质的牌还是比较多的,在上海的销售基本不用愁。
招商蛇口以348.47亿元的成绩排在第3,虽然在上海的排名下降了,不过招商在上海的项目还有不少。
从拿地金额来看,2024年招商是在上海拿地最积极的房企之一了,在上海拿地权益金额榜中以156.43亿元排在第1位,显然2025年的表现应该会很精彩。
华润置地以311.66亿元坚守300亿元大关,排名第4。
华润去年在上海的表现堪称惊艳,2023年还以125.65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排在上海第22位,2024年直接逆袭到了第4位。
2
前十格局生变
上海房企前十排名有一个变化也很值得关注,那就是大型央企在前十的榜单中比重在不断增加。
2023年的上海房企榜单前十排名构成,有招商保利这些大央企,有万科为代表的混合制房企,还有象屿、绿城等优秀的地方国企。
2024年央企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绝对主力军,前十强中有5家央企,其中排名前4位全是央企。
从2024年上海房企权益拿地金额排行榜来看,短时间内由央企主导上海房地产市场这一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虽然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主要是以深耕上海的央国企为主,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2024年前十中有4家是新面孔。
比如中海地产,2023年时还以109.46亿元排在上海房企第26位,2024年直接700亿荣登榜首。
还有华润置地,2022年回归上海以来就开始高强度拿地开发,2024年直接冲进第4名,而且华润2024年在上海拿地排名第2,与第一名招商的拿地金额相差不大。
以及榜上唯一一家纯民企融创中国,凭借融创外滩壹号院的强势表现,在上海房企中排名第6,保留有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的销售榜单前十会如何演变仍值得期待。
3
拿地新势力
虽然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下,去年很多房企都退出了土地市场,拿地规模也呈现递减趋势。
但去年在上海土地市场中,仍有表现亮眼的地产新势力。
1)以“中建系”为代表的建筑系央企旗下地产平台
在市场调整时期,建筑系央企反而在逆市发力地产开发业务,并且做得风生水起。
比如中建二局旗下的中建玖合,2024年在上海权益拿地金额63.66亿元,名次直接冲到了第7名。
还有中建八局旗下的中建东孚,2024年在上海权益拿地金额29.8亿元,名次与2023年持平排在第14位。
除了中国建筑之外,还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建筑巨头也做起了甲方,在有不少拿地投资。
建筑企业做地产开发业务,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既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2)以象屿、国贸为代表的厦门系国企
在大部分房企房企收缩战线的时候,地方国资开始纷纷出手,在土地市场出尽了风头,其中一个代表就是厦门国资旗下的几家国企。
比如象屿集团2024年在上海权益拿地金额为68.64亿元,名次也从2023年的第9名冲到了第5名。
以及国贸控股旗下的国贸地产,2024年在上海同样收获颇丰,直接以60.54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冲到了第8名。
有土地储备才能保证有项目去销售,上海新项目供应的主力军正在发生转变。
随着政策的导向及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2025年又会杀出哪些黑马房企,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今天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