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时间就将仍在中国制裁名单当中的鲁比奥,任命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这一举动,就为美国新政府和中国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而鲁比奥能否和中国展开有效沟通,对中美未来关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于是这段时间里,美方为了这件事情多番打听,甚至希望中方能率先做出让步。



(傅聪大使)

但对此,中方的回应始终只有一个,就是中美两国将通过适当方式保持接触,对于是否解除制裁闭口不提。

而近日,中方这边就传来一个好消息,鲁比奥或许有机会和王毅外长见面了。

日前,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就表示,从2月开始,中方将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的轮值主席,并且本月18日,将由王毅外长主持召开安理会会议,到时候将对多边主义和改善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探讨。而这,就为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创造了一个可以和王毅外长见面的机会。

事实上,就在上周,王毅外长也曾和鲁比奥通过一次电话。

对于此次通话,美方的新闻稿写得非常简短,只表示通话中美国对中国在台湾地区和南海的行动表达了“严重关切”。

而中方这边,则描述更加详细,中方表示,鲁比奥已经做出承诺,表示美方不会支持“台湾独立”,同时还强调希望能和中方坦诚沟通,努力处理好双边关系,以此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这通电话中,王毅外长用词也十分强硬。其中“好自为之”四个字,更是对鲁比奥以及美国新政府的规劝或是警告。



(王毅外长)

过去,鲁比奥对华态度可谓是十分强硬,在其十多年的美联邦参议员生涯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华不当言论。最终导致2020年被中方两次列入制裁名单。

甚至前不久出席参议院提名听证会,他还不忘批判中国,称中国虽然受益于全球化趋势,但是未履行应有的责任,言语中满是对中方发展速度太快的不满。

那么王毅外长通话后,鲁比奥以及美方其他官员对华态度有所改变吗?

从当前的迹象来看,变化似乎微乎其微。

就在一月底,刚刚被任命为美国国防部长的赫格塞斯明确表示,五角大楼计划重建其威慑能力,并将加强与盟国的合作,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他的话表明,美国仍然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并将采取实际措施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也表示,美中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她强调,美国将继续利用关税作为应对中国的一种工具,显示出美方在贸易领域坚持强硬立场的决心。

总之,从美方上述的行动和声明中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被强硬立场所主导。在短期内,这一政策基调不大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拜登和特朗普)

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双方能做的,只能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取得平衡的方法,以避免冲突升级,同时推进能够共赢的合作领域。这样做既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来分析,过去四年里拜登担任总统,美国对中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围追堵截,导致双边关系没有丝毫改善,甚至比特朗普第一任期还要糟糕。但即使是这样,中美也并没有撕破脸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之间的经贸联系极其紧密。任何一方选择与对方决裂,都将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可预估的后果。这种共生关系迫使两国不得不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其次就是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存在深刻的分歧,但是还始终保持着必要的沟通渠道,不仅限于高层领导人的会晤,还包括各级别、多领域的对话机制。这种持续的沟通为双方增进理解、缓解误解创造了条件,也为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危机管控提供了保障。

所以未来即使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难以避免,但可以预期的是,中方将继续保持与美方的沟通,坚持务实态度,努力在两国关系中寻找合作的机会,力求降低摩擦所带来的风险。



(鲁比奥)

最后,傅聪大使的一番话也值得美方思考。过去几年里,美政府不断打压中国发展,但是这一策略并未奏效,美国打压下大量科学家回国,助力中国自身发展,在这一条件下,华为发展蒸蒸日上,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更是让美方措手不及。

这些例子都表明,通过打压来阻止一个国家的进步并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美国如果继续采取这样的压制政策,不仅无助于解决其面临的挑战,反而可能会加速对手的成长。因此,也许美方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寻找一种更为建设性的方式来与中国相处。

总之,停止无意识的对抗,或许才是美国能够在新时代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