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再登全球榜首,连续两年超越日本。也是这一年,比亚迪与吉利创纪录双双入围全球车企销量前十。各种现象均表明,中国汽车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另一方面,网上冒出了很多针对部分中国车企不怀好意的声音,持续增长的销量、营收、研发不说,却偏偏盯着负债作文章。甚至有境外沽空机构发布佯装理性分析的报告,给比亚迪强行扣上“高负债”的帽子,以此动摇资本市场信心,试图做空股价获利。
话说回来,到底海外头部车企的负债情况是怎么样?中国车企的负债是不是很高?此次,我们深入解读国内外头部车企年报,从财务数据中找到答案。
“大众+丰田”负债=近6万亿
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建厂,以及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的总负债都比较高,而且规模越大的企业,营业收入越高,总负债也越高。
财报显示,2023年,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2万亿元,比同期营收高28%;丰田营收2.1万亿元,总负债达2.6万亿元,比同期营收高24%。仅大众与丰田两家头部车企的总负债就近6万亿元,像福特、通用、宝马、奔驰等车企总负债也超万亿。可以看到,海外主流车企的总负债都是“万亿户”,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总负债并不高,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销量约为大众的三分之一,总负债仅为大众的六分之一。
海外车企“热衷”有息负债
需要明晰的是,企业的总负债可进一步细分为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有息负债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钱、在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务,是需支付利息的真实负债;无息负债指经营性负债,无利息成本,如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税费。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家中车贷房贷和吃穿用度日常损耗的区别,真正容易脱离控制的风险因素是前者,即有息负债。
从数据显而可见,海外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非常很高,2023年丰田有息负债1.7万亿,在总负债占比达67%;大众集团有息负债1.1万亿,在总负债占比34%;福特有息负债约1.08万亿,在总负债占比65%;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的有息负债也达到数千亿的规模。
有分析认为,海外车企热衷于通过有息负债融资,一方面是由于欧美日此前经历长时间的低利率环境,贷款利息非常低;另一方面部分海外车企拥有庞大的汽车金融业务,因此产生庞大的金融债权。
相比之下,国内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显然低得多。吉利控股有息负债1082亿,在总负债占比24%;比亚迪有息负债303亿,在总负债占比仅为6%。
如果说有息负债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债务压力,这是否意味着,海外车企的债务风险比国内车企要更大?
应付账款的真相
从财报不难看出,海外车企的总负债中更多是有息负债,国内车企更多是无息负债。而在无息负债中,大头是还没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体现在财报上主要是应付账款。
在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简单对比应付账款,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规模。道理很简单,一家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也越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明显。
此外,供应商也更倾向于选择体量大、销量高、稳定盈利的头部车企合作,因为订单确定性有保障,自身承担的风险成本就更低。
因此,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若该指标越低,说明该企业相对于其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
从数据可见,虽然上汽、比亚迪的应付账款金额在国内主流车企中处于最高水平,但占营收的比例却是最低的。这说明,相对于它们庞大的营收规模,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反而是最低的。
此外,对比国内主流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账期,长安185天、长城163天、上汽集团140天、比亚迪128天。像上汽、比亚迪这种订单稳定、回款速度快的车企,无疑是供应商更希望合作的对象。
结论:通过财务数据透视企业经营的真相,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并没有网上所说的高,反而是海外头部车企的负债超出不少人的想象。
由此可见,那些以负债高为由,抨击比亚迪等中国车企风险高的言论显然是空穴来风,说暴雷更是无稽之谈。当然,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便网上总有人习惯性唱衰,即便境外沽空机构怎么卖力唱空,也挡不住中国汽车销量节节攀升,挡不住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实力就是回击质疑的最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