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李清
提起范仲淹,人们的脑海中往往第一时间浮现出那篇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北宋名臣与山东名城青州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今日潍坊市下辖的青州,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九州之一,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两千余年建城史,曾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一千余年。这样的一座名城,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当得起它的纪念?
作为“北宋背诵默写天团”成员的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皇祐三年(1051年),时年63岁的他,在逝世前一年,升任户部侍郎,随后被调往青州任职。彼时的他,已至暮年,身体状况不佳,可即便如此,当接到任职的诏令时,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踏上了前往青州的路途。
虽然在青州实际任职时间仅一年左右,且年迈体衰,疾病缠身,但范仲淹始终坚守职责,勤政爱民。当时,河北地区遭遇水灾,大批灾民涌入青州,致使青州粮价飙升。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他深入调查走访,巧妙运用过去主政浙西时的策略,让青州百姓按正常年景粮价交钱给官府,以款代粮,随后又迅速派人前往聊城购粮,有效缓解了粮价对青州的冲击,彰显出卓越的执政能力。
青州为铭记范仲淹功绩修建的范公亭,如今已成为游客们争相拜谒的名胜。范公亭呈六角形,造型古朴典雅,亭顶开有一圆孔,与下方的井泉上下相对,设计精巧。亭柱采用上木下石的结构,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迎面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寓意深远的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深深感恩与敬仰。亭东的三贤祠,是后人为祭祀三位知名青州知州而修建的场所,其中范祠位于正中间,足见他在青州人心中的地位。
在青州,范仲淹还留下了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范公亭中有一口古井,相传为范仲淹所修,历经岁月沧桑,如今井水依然清澈如镜。当时,青州一带爆发了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疾,许多百姓深受其苦。他深入民间四处搜集验方,并与医者们一同潜心研究,用这井中的水调配成“青州白丸药”,为众多患者治好了痼疾。宋人赵抃曾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范仲淹的字)昔日心”,抒写的正是范仲淹那颗时刻为百姓着想的仁爱之心。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曾说,范仲淹是一位诸葛亮式的政治家,一生将全部才华与精力投入到处理政务、军务中,他并非没有文才,而是没有多余时间为文。的确,他留下的《范文正公文集》,全书仅十几万字。不过,他在青州期间,曾写下《石子涧二首》。石子涧发源于青州西南部群山,“石瀑冰帘”曾为青州十景之一。诗中的“凿开奇胜翠微间,车骑笙歌暮未还”“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仿佛能让我们看到范仲淹漫步石子涧畔、沉醉山水之间的身影,也能深切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青州,这座千年古城,有幸拥有过范仲淹这样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贤能之士,哪怕他仅仅在此停留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却在青州的历史中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本文作者曾为教师、媒体人,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