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年冬天,大宋皇宫内吵吵嚷嚷,年轻的宋仁宗气急败坏地派人召来宰相吕夷简,让他查验自己脖子上那新鲜通红的伤痕,然后告诉吕夷简:“我要废掉郭皇后!”
宋仁宗和郭皇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激烈冲突,又是谁大胆抓伤了宋仁宗,郭皇后的最终结局如何?两个人的冲突对朝廷局势又有什么重大影响呢?
1、 感情不和的夫妻二人
抓伤宋仁宗的正是郭皇后,不过这完全是误伤,她本来想打的是深受宋仁宗宠爱的尚美人。
郭皇后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说到底,这场纠纷的根源还在于宋仁宗本来就不喜欢郭皇后,两个人的关系非常疏远冷淡。
郭皇后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她于1024年被选入宫中,当时宋仁宗已经即位两年时间。因为宋仁宗年纪小,所以朝政及后宫大权都掌握在刘太后手中,就连册立谁为皇后宋仁宗也不能做主。
当时,宋仁宗喜欢的是张美人,想立她为皇后,可是刘太后喜欢郭氏,宋仁宗不敢违拗刘太后,所以最后被册立为皇后的是郭氏。
虽然郭氏贵为皇后,可是宋仁宗却始终对她很疏远,连表面的温柔和亲近都做不到。郭皇后既恼怒又委屈,再加上她好妒忌的性格以及有刘太后的倚仗,所以她非但没有以委婉的态度去讨好迎合宋仁宗,反倒对他处处监视,不让他和其他妃嫔亲近。
宋仁宗上有刘太后压制,旁边还有一个郭皇后监视,他心中的愤怒与憋屈可想而知,可是碍于大权掌握在刘太后手中,他只能敢怒不敢言。
刘太后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9年时间,直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终于决定对郭皇后出手反击。
2、宋仁宗的后宫
宋仁宗喜爱的张美人几年前就已经病逝,很快又有其他妃嫔填补了这个空缺,那就是尚美人和杨美人。宋仁宗十分宠爱尚、杨二人,经常和她们在一起,这引起郭皇后极大不满,她经常不顾身份,跑到这两个人的住处大吵大闹。
尚美人和杨美人显然也不是什么善茬,她们并没有因为郭皇后的身份有所顾忌和谦让,三个人常常争吵不休。
导致宋仁宗受伤的也正是这三个人的吵闹:在一次纷争中,尚美人仗着宋仁宗的宠爱讥讽郭皇后,郭皇后恼羞成怒,上前就要揪打尚美人。
宋仁宗一看爱妃要吃亏,连忙上前阻拦,结果郭皇后那仇恨的巴掌就生生落在宋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几道深深的抓痕。
宋仁宗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宋仁宗8岁就被立为太子,13岁即位为帝,从小娇生惯养,他哪受过这个呢?再加上此时刘太后已经去世,郭皇后早就失去了她的倚仗,可是看她仍然像以前那样飞扬跋扈,宋仁宗当即大怒,马上喝令内侍召来宰相吕夷简,让他仔细查验自己的伤处,同时宣布:“我要废掉郭皇后!”
虽然宋仁宗和郭皇后都地位尊崇,但是彼此间的打闹也完全可大可小,如果吕夷简好言安慰劝导几句,让宋仁宗消消气,这件事或许就可以大事化了,避免一场废后风波。
可惜的是,郭皇后曾经在宋仁宗面前说吕夷简的坏话,直接导致吕夷简被短期罢相,吕夷简难免怀恨在心。此时看到宋仁宗废后的决心已下,吕夷简竟然没有任何劝解,直接表示赞同。
为了达到痛快废后的目的,吕夷简明令有司,如有大臣上奏章劝谏,不得向宋仁宗呈奏,直接掐断了大臣向上陈情的渠道。
宋仁宗画像,图源网络
果不其然,朝廷大臣们听到废后的旨意后,都认为此举不妥,纷纷上书谏止,尤其是右司谏范仲淹、御史中丞孔道辅、侍御史蒋堂等人。
3、范仲淹的态度
对于宋仁宗要废郭皇后这件事,范仲淹的态度体现在他后来所创作的诗歌《谪守睦州作》中:
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
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铜虎思犹厚,鲈鱼味复佳。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在范仲淹看来,帝后对于大臣来说就是父母一样的存在,儿女孝顺和尊重父亲,同样也要孝顺和尊重母亲。要想让国家有良好的风气,首先需要先在家庭中树立良好风气。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人和范仲淹一样的态度,为了劝止宋仁宗废后的想法,他们甚至不惜和吕夷简当庭辩论,斥责他是让宋仁宗效仿以前的失德昏君,方法实不可取。
面对众人的责难与驳斥,吕夷简理屈词穷,说不出任何有力的话来辩解。
可是,即便如此,范仲淹等人仍然没能扭转宋仁宗的决心,宋仁宗甚至都不愿意为这件事和他们见面。
范仲淹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第二天,范仲淹、孔道辅等人再次约齐,想再次和吕夷简争辩,以挽回事态。结果,朝廷一纸诏书下达,范仲淹和孔道辅这两位带头反对的大臣都被贬出京城,范仲淹被贬到睦州,孔道辅被贬到徐州,其他参与的大臣也都受到了惩罚。
结局
1034年,郭皇后被废,第二年十一月暴病而死。
和郭皇后发生纷争的尚美人和杨美人结局也不美妙,她们都被送出宫外,尚美人出家为道士,杨美人也被安置到了别处。
一场皇室家庭纠纷,最后闹得两败俱伤,还牵连了两位朝廷重臣被贬,多位大臣被处罚。唯一从中受益的,大概就是宋仁宗新立的曹皇后,她在郭皇后被废后入宫为皇后,之后一直陪在宋仁宗身边,直到1063年宋仁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