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上午11点钟,刚做好年夜饭,母亲便催促着我们赶紧进山,给逝去的祖先送年饭。

我们老家有个风俗,除夕这天做好年夜饭,要先去给祖先上个坟,回来才能开饭。



那天是二哥掌勺,大哥忙着陪孩子们放烟花,我和嫂子们就忙着洗洗涮涮,搞搞卫生。

一家人忙忙活活的,很快就把年夜饭做好了。

菜炒好,热在土灶上的大锅里,饭刚煮熟,母亲便催促我们:“赶紧装点饭,夹点菜,带上贡品,拿上香、纸、鞭炮去给爷爷、奶奶,还有你爹去送饭了。”

此时,祖坟山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母亲说:“老太太是个急性子的人,别人都吃到年饭了,她还没吃到会着急的。”

母亲一边催促我们,一边帮我们清点上坟所需的东西,分装在几个袋子里,我们每人提了一袋。

大哥说:“再带把柴刀吧,很长时间没去上坟了,估计长满杂树路都不通了。”

按照顺序,我们先去拜祭了爷爷奶奶,最后才去拜祭父亲。

父亲的坟头离大陆还有100多米的距离,一段田埂路,还有一小段山路。

以前有人种田的时候,田埂边都修的挺平整的,路也好走。

最近这些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很少有人在家种田,种地,很多田地都荒废了,田埂边上都长满了杂树杂草,要想走人,得带把柴刀先开路。



去爷爷奶奶的坟上,大哥就一人在前面开路,把那些藤条,野生的杂草杂木砍掉,人才能通过。

和往年一样,去父亲坟上的路早已被人修砍过了,修剪下来的树枝叶还才刚刚枯萎,估计也就这几天修砍的。

等到了父亲的坟前,跑在前面的小侄子惊讶的说:“耶,这里有酒,还有苹果。”

我们这才发现墓碑前摆着半小瓶米酒,还有两个已经有点发蔫的苹果。

“是有人来过吗?是谁把这酒和苹果摆在这里的呢?”我们都有些好奇。

墓碑前并没有香纸燃烧的痕迹,也没有放过鞭炮,只有这被修剪过的路和这半瓶米酒,还有苹果暗示着,似乎又有人来过。

母亲沉默了半会儿,叹了口气道:“唉,肯定又是那傻小子来过。”

母亲口中的傻小子是村里的五二。

五二是5月2号出生的,当年,他父亲按出生日子给他随便取了个名字叫五二。

五二从小就有些不灵光,四五岁了才学会说话,上了三个一年级,还是狗屁不通,校长都拿他没办法,就让他跟着班混日子。

15岁那年,他村小毕业没有继续上学,回到家里帮忙放牛喂猪。

他脑瓜子不灵光,村里人都喜欢愚弄他。

大冬天的跟他说井里有鱼,他一个人哼哧哼哧忙活了一上午,把整个井水都舀干了,连个鱼影子都没见着,还把棉衣棉裤都打湿了。

他娘拿着木棍撵着他满村子打,边追边骂:“你这个蠢透气的家伙,我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生了你这个蠢东西。”

五二平时看起来傻里傻气的,做事也是丢三落四的没个头绪,但唯独有一件事,他从未忘记,那就是每年除夕,他都会悄悄地给我们家父亲的坟上送些吃的喝的。

他没有钱,那些吃的喝的都是他从附近的坟山上捡的别人的贡品。



我们家和五二是一个村的,还沾点亲,算是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

父亲在世时,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对谁都和颜悦色,尤其是对五二,更是格外关照。

五二小时候被村里人欺负,每次都是父亲站出来保护他,还教他识字算数,虽然五二学得慢,但父亲总是不厌其烦。

有一次,五二因为放牛不小心让牛吃了别人家的庄稼,人家找上门来要赔偿,是父亲出面帮五二摆平了事情,还自掏腰包赔了人家。

五二娘感激涕零,五二也从此对父亲心生敬意。

父亲去世后,五二也一直记着他的好,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

那天,我们站在父亲的坟前,心里五味杂陈。大哥挠挠头,不解地说:“这五二,咋每年都来呢,也不说一声。”

嫂子在一旁感慨:“人家心里有数呢,这就是知恩图报啊。”

母亲叹了口气:“五二虽然傻,但心不傻,他知道谁对他好。咱们以后啊,也得对人家好点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像五二这样纯真质朴的人已经不多了。

他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回报的,比如爱,比如恩情。

我们拜祭完父亲,下山回家。

路上,大哥提议:“以后咱们每年也给五二家送点年货吧,他娘俩也不容易。”

家人一致赞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无论是聪明还是愚钝,是否完美,都值得被尊重和关注!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忽略了身边那些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五二用他的行动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繁忙,都不应忘记感恩与回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