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8日讯 2月6日,泰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5年泰安市春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春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早春拱棚蔬菜管理技术、春季露地蔬菜管理技术以及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等四个方面,指导农户做好春季蔬菜生产管理工作。


春季蔬菜生产面临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和多茬口交叉重叠。越冬茬蔬菜进入产量形成期,冬春茬逐渐进入采收期,塑料大棚春茬蔬菜陆续开始定植,越冬露地蔬菜逐渐恢复增长。农户需预防“倒春寒”、春旱等不利天气。

指导意见指出, 春季日光温室蔬菜主要品种有番茄、黄瓜、西葫芦等。当前这些蔬菜处于生长旺期,农户在管理上应加强温度、光照、水肥等调控,做好病虫害防治,延长果实采收期,增加产量。其中,在温度管理上,要以通风控温为主,遇到寒潮或“倒春寒”天气,应在门口和前屋面近地面处悬挂薄膜、上通风口的下方悬挂缓冲膜,在保温被外覆盖塑料薄膜,或使用增温块、热风机等进行临时加温。湿度管理上,农户要尽量降低温室内湿度,外界气温低时可在保温被揭开后进行短时间的顶部通风排湿,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连续阴天时可选择在中午12~13时通风10~20分钟;尽量采用膜下滴灌或微喷灌进行灌溉。光照管理上,农户要注意外界温度变化。随着温度升高,农户应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被,延长光照时间,也可在温室后墙上张挂反光膜增强光照。进入3月份后,日光温室病虫害将普遍发生,因此农户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早春大拱棚蔬菜主要为喜温蔬菜,农户在管理上要抓好温度、湿度、追肥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在控制温度时,大拱棚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0℃,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夜间大棚内气温尽量保持在15~20℃,当外界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5℃时则整夜通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棚蔬菜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以满足蔬菜生长需要,但大棚内空气湿度不宜太高,否则极易滋生病害,因此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大棚蔬菜坐果后,农户要根据长势适当追肥,施肥的地方离植株根部要有一定距离(在畦面中间点施),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施肥后随即浇水,并注意通风。此外,中、小拱棚蔬菜则需要注意做好提前扣棚提温,安全期播种、定植,防寒保温等工作。

对于春季露地蔬菜来说,农户要注意及时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进越冬蔬菜根系生长,同时及早清除菜田杂草,并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进行追肥、浇水,提苗发棵,促其早返青、早上市。春季特别是四月下旬以后是病虫害多发、易发阶段,做好蔬菜田间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实现高产优质。

春季大风、“倒春寒”、春旱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农户要关注天气预报,针对不同天气类型,加强预防和管理。在应对“倒春寒”天气时,农户要加强苗期低温锻炼,提高秧苗抗寒能力。在幼苗出齐后,及时对苗床进行通风,并随着天气转暖逐步加大通风量,以低温锻炼幼苗,提高其适应低温环境的能力。同时适时灌水,或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缓解冻害,也可临时加温和熏烟,有效减轻或避免冻害。应对春旱天气,农户要选择耐旱性强的蔬菜品种。作物移栽初期及作物幼苗期要及时灌水,浇水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切断土壤表面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强蔬菜抗旱能力。同时,及时补充速效肥料,且施肥宜在早晚进行,做到勤施薄施,并配合施叶面肥,以此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泰安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