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春节的余韵尚未消散。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春季田管、春耕备耕等工作,发出了向春天进发、向夺取全年粮油丰收奋进的响亮动员令。


从物候时令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 从全年生产看,先有春季耕种,而后才有夏秋之收、冬季之藏。 春播春管是夏季和全年粮油丰收的基础,夏季粮油产量占到全年的1/5以上,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六成左右。 从今年的特殊情况来看,当前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冬小麦、冬油菜苗情好于常年,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气象灾害不确定性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等困难。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分量不可谓不重。

做好春耕春管,要突出“早”突出“快”。我们熟悉的农谚俗语,比如“播种抢农时,莫要动手迟”“早一日,早一春,早一个时辰好定根”等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要早要快,也要做实做细,讲究效率的同时更要确保质量。会议作出了细化的部署安排,主要是三个方面:抓实冬种品种,抓细春耕环节,抓好防灾减灾。

我国春季田管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冬油菜。受播种时间、田管水平等因素影响,作物越冬后,不同地块的长势其实差异是比较大的,所以要分类别、分苗情做好精细化管理。

小麦,主要是“控旺促弱稳壮”,即控制旺长,促进弱苗转壮、壮苗稳长。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国秋冬气温偏高,小麦越冬期推迟5—7天,几个省份部分麦田出现旺长。弱苗、壮苗可能比较好理解,旺长又是咋回事?小麦长势越高,结穗不是更多吗,不是件好事吗?

其实,旺长的小麦麦苗茎数多、叶面积系数大,根系不发达、茎秆细长,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的风险增加;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佳,导致麦苗个体抗逆能力降低,也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为此,我们要重点盯紧旺长田,对症下药,促进苗匀苗壮。

油菜,则要重点关注一些地方油菜苗情分化,密切跟踪寒潮发生,提早浇水补水,注意抗旱防冻害。


既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用力抓,还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精细管。农业生产就是这样,一季接一季,一环扣一环,一招不落,才能绘就全年的好“丰”景。

播种,重点是多措并举落实粮油播种面积。压紧压实各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仅要做到应种尽种、种足种满,还要以“分亩必争”的精神挖潜扩面。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垦服务带动作用,为小农户提供专业便利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种好地。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加大种粮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总之,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和大豆油料种植。

耕种,农资农具数量要足、调度要及时、效率要高。为此,会议要求强化农资农机保障,加强供需调度,及时调剂余缺,确保各类农资及早下摆到村到店,毫不放松抓好农资打假,组织好春季农机作业,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等高性能农机,切实提高耕整地和播种质量。当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无人机用于春播作业,这片古老土地将续写新的农耕传奇。

供应,关键是抓好“菜篮子”“肉案子”。中国人的三餐四季,离不开菜也少不了肉。二三月份是蔬菜生产的淡季,北方地区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设施蔬菜以及南菜北运,要合理安排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促进均衡供应,让“春淡”不淡。会议还提出要持续抓好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关键要把前期部署的资金支持、金融政策等各项举措一一落实到位,为养殖场户纾困解难。

消费,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2024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3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总体合格率首次达到98%。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大事要事,监管必须“零容忍”。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从源头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当前,气候仍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重发,今年气象灾害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局部地区有发生“倒春寒”、春旱等风险,病虫害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

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抢前抓早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有效性,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这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意识和极限思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关系14亿多人吃饭这件大事,须臾不敢松懈。必须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做好最周全的准备,防范最极端的那个“万一”。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在这个春天,让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夏秋果实。

【版权声明】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长虹卧波”。

监制:侯馨远 编辑:吕璐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