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口就开背!这些人如此‘钓鱼’,大鱼迟早被搞光!”
2025年2月4日,陕西商洛的钓鱼博主@白条不算空军,在当地一处河道发现一条巨型鲤鱼的浮尸,让他气愤不已。
一条死鱼而已,有啥好气愤的?
原来,在这条死鱼的腹部,带着一个巨大的锚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仔细查看,就能看到大鱼的身体上连着一根线,线上有一枚巨大的钩子。这是一种专门用来锚鱼的鱼钩。
看到鱼腹处的巨型锚钩,钓鱼男子有些愤慨:
“锚山派遗留,今年路亚资源最惨淡的一年,又是锚又是炸,没得玩了。”
男子口中的“锚山派”,是网友们对锚鱼者的称呼,这些人在网络上又被唤作“锚山道士”。
但这个称号似乎有些不妥,容易让真正的“茅山派”人士躺枪。
所以,将其换个名字——“穿膛帮”,似乎更合适。一条大锚钩,足以把水中的大鱼刺穿膛。
而这条死去的巨型鲤鱼,就是被锚钩给穿膛了。
看看这条漂在水面的大鲤鱼,起码有10-20斤重,体长达到几十厘米,全身已经完全腐烂。
很显然,它被锚钩开膛后直接挂掉了。
而且,由于体型巨大,它直接把锚鱼者的鱼线扯断,拖着锚钩逃走,但终究还是没有躲过身体被贯穿而带来的死亡。
类似这种巨型鲤鱼,在北方地区本来就比较少见,长这么大至少需要10年左右。而且,这些被捕捞的大鱼多是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每条可产卵数万至数十万颗,它们的死亡可能导致鱼类种群断层。
亲鱼资源被这样“定向钓捕”,会对整个水域的鱼类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为啥说这是“定向钓捕”呢?
网友们提供的线索给出了答案。一位广东网友指出:“不出意外的话,锚钩上面还有一个摄像头,别问我咋知道的。”
这个说法得到了视频拍摄者的证实。拍摄男子称:“有个核桃大的摄像头。”
摄像头的出现,证明这条鱼是被可视锚鱼器所伤。因为有水下影像系统的辅助,锚鱼者只有在看到大鱼之后才会扬竿刺鱼,他们的目标就是奔着大鱼去的,所以这是一种“定向钓捕”行为。
据称,被锚钩刺伤的鱼类存活率不足10%,即便挣脱也会因感染在3-7天内死亡。这条已经高度腐烂的巨型鲤鱼,至少已经死掉半个月以上。
由于对亲鱼资源存在“定向捕捞”行为,且捕获效率是传统垂钓的几十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几何级数增长,锚鱼在很多地方都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但类似这样的事情,却屡禁不止。
2024年10月份,距离安徽安庆长江干流不远的皖河,有网友发现一条大鱤鱼的死尸,身上同样挂着巨大的锚钩。
可见这种巨型鱼钩的威力。
所以,不管是普通的网友还是正常的钓鱼爱好者,对于“穿膛帮”的这些行为,都是气愤不已。
一位贵州网友气愤地说:“锚鱼行为太可恶了,应该禁止……”
虽然,很多网友此时可能会说:钓鱼不也一样会破坏鱼类资源吗?
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锚鱼行为只钓捕亲鱼资源。正常的休闲垂钓,钓获率可能不足他们的20分之一,同时钓鱼爱好者向水中投放的大量窝料、饵料,也算是间接养活了不少幼鱼。
大部分钓友只是为了休闲娱乐,临走的时候都会放生渔获。大鱼一旦被锚到,几乎不存在放生的可能性。
而且,锚鱼现象在一些地方好像还有加剧的趋势。据上面的钓鱼博主透露,今年河边“臭鱼”的数量大增,虽然不能断定全是被“锚钩”所致,但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而且,各种“黑科技”装备还有不断迭代更新的趋势。
除了可视锚钓装置,一些地方的网友还透露,近年来已经出现“声呐+水鬼”的捕捞装置,有的人利用声呐定位鱼群,然后穿上潜水服,潜入水底捕捞鳜鱼、鲈鱼等名贵鱼种。
这些行为,其实早已经偏离了“休闲娱乐”的路子,甚至比撒网这种传统捕捞方式的效率还要高出数倍。
这些新型“黑科技”,确实需要警惕。如果每个人都拿这些新玩意去捕捞鱼类,估计有再多的资源也不够嚯嚯。到时候我国的自然水域,估计会像禁渔之前的长江一样,陷入“无鱼”的级别。
别让贪念成“锚”,守住绿水青山。
希望不要有人再去这样锚鱼了,“穿膛帮”们,还是尽快收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