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白条不算空军,宜兴市人民政府,律临,澎湃新闻。
陕西男子发现巨鲤尸体
2025年2月3日,IP地址为陕西的博主@白条不算空军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展示的是自己在钓鱼时候的意外“收获”,配文是:“锚山派遗留,今年路亚资源最惨淡的一年,又是锚又是炸,没得玩了。”
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条体型巨大的鲤鱼漂浮在水面上,它的体表沾满了类似泥巴的东西,这些应该是水中的各种溶解的矿物质、有机物和悬浮颗粒。当物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时,这些杂质会逐渐沉积在物体表面。也可能是水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等、在物体表面附着并繁殖,形成生物膜。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都说明这条鲤鱼死了有段时间了,博主也说臭得要命,显然是内脏开始腐败了。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条鱼的腹部有个明显的大锚钩子,长得有个10几厘米!让人不由得怀疑这就是鲤鱼的死因。也难怪博主会怀疑是锚鱼的人搞的,毕竟普通的捕鱼方式不会在鱼的腹部留下这么大的钩子。
大部分网友也都怀疑是锚鱼人士导致的。
据说锚鱼的形式很多,不少网友都怀疑这条鲤鱼是死于可视化锚鱼,并认为这条鱼太大了,子线断掉了导致鱼逃走,可惜最终还是没逃脱死亡的命运。
有网友表示比起锚鱼,电鱼造成的威胁更大更直接!这位IP地址为江苏的网友表示:“路亚最惨淡的一年?我们手杆自从疫情过后,就没好过!是都穷疯了吗?没地方挣钱了吗?这几年电工搞得太狠了,我一个年假,钓到1条鲫鱼,各种河里隔夜窝打了20斤得有了!我都已经怀疑人生了!而且我冬天还是传统钓!我感觉电工过年电的更猛了,疯狂造孽!”
也有网友思路比较清奇,他们惦记起了青鱼石,表示这么大鲤鱼的青鱼石扣下来能值几千!
青鱼石位于青鱼枕骨之下,紧邻其咽喉部位。它是青鱼为了更有效地压碎螺蛳、蚌类等硬壳食物,经过长期磨合与磨砺而形成的角质增生。这种增生质地异常坚硬,色泽多为黄嫩或橙黄,常被精心加工成各类饰品或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青鱼石的名字中直接带有“青鱼”,但实际上并非仅青鱼独有。与青鱼食性相似的其他鲤科鱼类体内也可能存在这种结构。然而,由于鲤鱼等鱼类的体型较小及习性差异,其体内的这种结构通常尺寸不大,缺乏青鱼石所特有的文玩价值和审美魅力。因此,在文玩收藏界,人们普遍更关注青鱼体内的青鱼石。
所以上面那个说值几千的网友估计是乱说的,这种体型对鲤鱼来说很大,但对青鱼来说不过是“奶青”而已,青鱼石估计没多大,没啥价值。
关于锚鱼
锚鱼是一种捕鱼手段,会使用多钩、粗线搭配大型锚钩,通过迅猛拉扯鱼线的方式,将锋利的鱼钩深深刺入鱼体,进而将鱼类拽出水面。这一方法无需鱼饵,完全依赖钩子的锋利度和力量。为了提高捕获效率,锚鱼者常常会装备摄像头、显示屏等辅助设备。
那么,为何这种捕鱼方式会广受谴责呢?
首要原因在于,锚鱼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捕鱼方式。锚钩会无情地穿透鱼体,造成鱼类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直接导致其死亡。即便有幸逃脱,鱼类也会因伤口感染而面临生存困境。其次,锚鱼往往针对的是中大型鱼类,这些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捕杀将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影响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此外,锚鱼过程中渔具的丢失不仅可能导致水体污染,还可能对游泳者构成威胁。
同时,锚鱼过程中需要大力挥动钓竿,这极易误伤过路的行人或操作者自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非法锚鱼行为还可能引发模仿效应,误导公众认知,破坏法治环境,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锚鱼的合法性因地区而异,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规定,锚鱼工具已被列入禁用渔具名录。在禁渔区、禁渔期或使用禁用工具进行捕捞,均属于非法捕捞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重庆市更是直接点名道姓将锚鱼列为非法捕捞,使用多钩、可视设备等工具都违反重庆的《渔业法》。
其他地区因为锚鱼受到处罚的案例也非常多,随便一查就有。
不止是我国,在美国部分州也是禁止锚鱼,他们主要是认为其不人道且破坏生态。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限制或禁止锚鱼,以保护鱼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