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企业销量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格局变天了。这个变天的里程碑事件就是规模化第一不再是比亚迪而是吉利。
2月1日,吉利汽车公布1月销量数据,其乘用车销量达到26.67万辆,同比增长约25%,环比增长约27%,吉利超出比亚迪5742辆,重回国内车企销量第一。相比比亚迪的开年首月环比近腰斩态势,吉利则是呈现环比增长态势,这在行业中十分罕见。
要知道这是吉利汽车剔除海外销量后的终端表现,意味着吉利汽车展现出的是最本质最具说服力也是最具含金量的成绩。在2024年,内卷成为行业流行词,内卷的核心就是低质低价的价格战,这给市场带来的是以质换量。此次吉利重夺规模化第一,意味着中国汽车从2025年第一个月开始重新回到品质造车轨道上,消费者也回到品质消费上。
之所以得出此结论,原因在于目前处于换挡期的吉利创下开年多项第一,至少彰显出四大含金量:首先,几乎所有的车企在上一年为了冲量采取压库,这往往导致其首月销量环比呈下降态势,但吉利首月销量仍保持增长,环比提升约27%,这在行业表现中十分罕见;其次,当车企为了追求规模化纷纷押宝新能源赛道时,吉利在插混、混动、燃油、纯电等四大技术路线上形成了产品闭合,满足了市场需求,并且均处于上涨态势;第三,在其他自主品牌规模化车型已经成熟,甚至说开始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吉利在插混和纯电两大技术路线的产品才刚刚推出,并且以少胜多赢得此次销量第一;第四,当其他车企还在打价格战时,吉利已经达到品质技术战段位,如Flyme Auto智能座舱、吉利神盾短刀电池等配置上车,将过去新能源汽车15万元以内低质低价的帽子彻底摘掉;最后,需注意的是,这只是吉利汽车集团的销量第一,如果将大吉利概念统计进来,这意味着吉利的第一不只是超过别人,而是遥遥领先。这便是吉利汽车开年含金量。
吉利的开年含金量除了规模排位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以技术创新带来市场新认知,吉利不仅摘掉了过去价格战内卷低质低价的帽子,并且向外界宣布接下来随着吉利新产品的推出,吉利的正向开发高品质技术路线还会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认可。可持续发展将是2025年吉利打响这场销量排位战后,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造车认知。
吉利开年首月第一的含金量
1月吉利乘用车销量达26.67万辆,同比增长约25%,环比增长约27%,位居车企国内销量第一,超出排名第二比亚迪5742辆,开年首月延续热销态势。这是吉利汽车不计算海外销量表现所展现出的第一。这也是汽车品质战战胜价格战的一次彰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一些车企为了让数据更漂亮,往往把全球数据统计进来以壮门面,而吉利恰恰相反,将最本质的一面展现出来,意味着吉利的第一是真金不怕火炼。另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含吉利品牌、领克品牌、极氪品牌)达12.11万辆,同比增长约84%,环比增长约9%,新能源占比超45%。
除了整体规模外,1月,主流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销量达9.35万辆,同比增长超134%,环比增长约35%,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超出第二鸿蒙智行5.9万辆,实现规模的绝对第一。
对产品进一步剖析发现,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均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银河星舰 7 EM-i 自上市起便迅速蹿红,成为市场爆款。2025年1月,其销量一举突破2.03万辆,不断刷新A级电混SUV交付速度的最快纪录,彰显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而由“吉利银河E5 + 吉利星愿”组成的纯电双子星,同样在市场中持续热销。其中,吉利银河E5在1月收获了1.47万辆的销量佳绩,并且在1月29日,第十万辆吉利银河E5正式下线,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该车型在市场中的认可度不断攀升。吉利星愿在新年首月的表现也十分亮眼,销量达到 2.81万辆,2025年首月即斩获全品牌A0级纯电轿车销冠,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8万辆,持续打破A0级纯电轿车最快交付速度纪录,成为细分市场的明星产品。
吉利汽车开年首月的市场表现,并非仅是销量数字的攀升,更是品质内核的有力彰显。其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体现在吉利的技术多元驱动,其他车企在实现规模化布局时一般是插混和纯电,而吉利却是在混动、燃油、插混、纯电四条驱动路线上全面增长。通过吉利首月公布的数据可知,1月,吉利品牌销量达到22.47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超43%。其中,主打高价值的“中国星”系列攀升迅猛,1月销量5.38万辆,环比增长约33%,旗下星瑞和星越L分别稳居中国品牌A级燃油轿车、全品牌燃油SUV销量榜第一。
其次,应该看到在开年首月,多家车企销量呈现环比下降态势,这是因为很多车企在上一年为了完成销量目标,不断进行批售压库,导致来年销量下降。如比亚迪1月销量环比下降41.6%。鸿蒙智行销量环比下降近30%。相比之下,吉利汽车开年首月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细分市场均呈现出环比增长态势,这不仅意味着吉利汽车的终端渠道健康度良好,不存在高库存,使得2024年与2025年得到无缝衔接。而且吉利汽车的产品还是在以少打多的前提下,赢得市场占位。
第三个则是体现在吉利不是凭价格战,而是品质技术战实现以少胜多。以往提起价格战,核心很简单就是通过低质低价偷工减料提高市占率。但吉利银河系列却是在15万市场内,依托11合1电驱系统、Flyme Auto智能座舱、吉利神盾短刀电池、GEA架构等配置,彻底摘掉这一区间内新能源汽车低质低价的帽子。吉利汽车2025年开年表现,向外界展示了何为以质胜取量胜。
让中国新能源格局变天的为什么是吉利?
过去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一直在强调一个词——规模,认为有了规模就有了一切。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确如此,年销10万辆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年销50万辆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健康状态;年销100万辆,意味着车企已经走上长期发展正轨。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规模化带来一个新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的增大很容易拖累企业发展,使得企业不挣钱反倒亏钱。为了抢规模,一些车企开始打着所谓的降本旗号,行偷工减料之实。需知汽车行业一直以来践行的是体系化发展模式。体系化则是要求车企从平台到三电供应,再到整车开发都需要进行长期发展和长期投入。但许多车企的投入仅停留在规模和资本上,也就是用在建厂、员工、跑量等层面。使得车企无论在供应链、生产制造,还是经销商渠道方面陷入无序发展。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兴起的价格战打的让人头破血流。正是在这场车企大混战中,吉利汽车耐住了三年的寂寞,先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和不好”的问题。针对有和没有,吉利通过锻造自己的三电系统产品,到2024年,吉利推出11合一电驱系统,并且将该电驱通过平台化实现10万到20万级产品全覆盖,包括吉利星愿这款产品都实现高集成电驱搭载。目前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里,真正能做到11合一前驱的企业凤毛麟角,基本上最高做到8合一电驱,如比亚迪海洋系列的海豚搭载了8合一电动力总成。
此外吉利是真正的在走正向开发这条技术路线,推出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此前车企在布局插混车型时普遍采用燃油车平台逆向开发,此举虽然可以短期内以低成本实现市占率转化,但由于逆向开发使得很多技术不兼容极容易出现着火等问题。吉利推GEA架构,就是要彻底解决插混逆向开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随着基于GEA架构推出的车型增多,这意味着其成本平摊会越来越低,正向开发的红利也会越来越大,吉利将进入到真正的规模化红利时代。
在电池方面,过去其他车企推出的电池普遍为消费级电子产品属性,而吉利推出的神盾短刀电池在开发过程中,解决了铁电池的两个弊端,一是充放电慢,二是解决电池组的稳定性。铁电池单体较稳定,但电池组缺乏稳定,一旦某一个电池出现问题,会带动整个电池组出现短路。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可以规避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安全检测中可以经受从过去的一针到八针的穿刺,其稳定性能更好。可以说,吉利汽车的发展解决了汽车产业技术矛盾点。
针对过去15万元以内新能源汽车智能体验的廉价感,吉利汽车从底层逻辑出发,推出自研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该系统将智能体验从过去简单的“有没有”提升到了如今的“好不好”阶段。截至2024年12月,吉利汽车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已经接入领克、吉利银河等多个品牌的19款车型,覆盖用户超41万,成为目前搭载上市车型最多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这一系列的技术让吉利的品质得到提升。过去人们所谈的品质战,大家想到的是吉利的燃油车、混动车、中国星系列。但吉利从2024年开始到2025年1月,回到行业老大位置,吉利的品质造车在新能源时代有了自己技术闭合路线,从过去的技术产出开始向消费产出迈进。
这只是吉利获得的局部第一
此次吉利汽车集团重回第一,只是国内市场表现。在出海方面,1月,吉利汽车海外出口销量2.68万辆,环比超9%,同比增长2%。按照吉利汽车集团的核算方式,并没把沃尔沃等在内的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其他品牌销量数据统计进来。吉利在全球化路线上,并不是单纯的出口,而是在海外走现地化发展模式。如果加上大吉利概念下的产品市场表现,吉利的第一将更加遥遥领先,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含金量。吉利将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据悉,吉利银河将在今年推出5款全新产品,包括2款SUV、3款轿车,每一款都是主流细分市场的核心产品,都将实现上市即上量,挑战年销百万的目标。保守估计银河系列将在今年年终月销量达到15万辆到18万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领克和极氪合并后,新集团也将在今年年底实现月销8万辆左右。
随着吉利电混产品的上量,会发现单单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汽车集团的新能源销量就覆盖了10万到70万元的所有细分车型市场。而且其月销规模将超出20万辆。另外在混动和燃油车中国星这一系列车型中,吉利还将会推出银河L6 EM-i、银河L7 EM-i,以及2款全新燃油换代产品等,继续引领细分市场品类创新。这便是吉利品质造车的核心。
吉利汽车终端市场的表现表明,汽车行业已经从过去的卷价格,开始向卷技术,卷垂直整合,卷正向开发去变化。
去年12月,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并不是不竞争,是要正向竞争,而不是过去简单的搞营销噱头、以低质低价换规模。吉利开年第一含金量表明这不只是规模第一,更是品质第一。吉利重回老大的位置,这是中国造车规则秩序回归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