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2024年,蜀山区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工作,涌现出一批批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蜀山人民的时代风采。日前,在合肥市委宣传部2024年度全市先进典型推报与选树情况通报中,蜀山区推选的省市级先进典型称号的个人和集体总和位居全市之首,这既是对蜀山区宣传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区人民不懈奋斗精神的诠释。
蜀山区通过树立榜样、表扬先进,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这些先进典型包括在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社区服务以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面面旗帜,引领人们不断前行。
省级先进典型
陈兴勇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神农英才青年人才,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一直从事家禽遗传育种与生产、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分子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学生培养上,坚持以“爱心感化、价值锤炼、知识塑造、能力培养、实践提升”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科教、产教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畜牧学人才培养,成果获2022年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家禽良种选育、生物育种和产业化生产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技创新。将B超技术应用于家禽活体腹脂测量,解决了地方家禽因体脂沉积导致的繁殖力低下问题;利用体重体尺构建产蛋预测模型,实现了种番鸭提前留种。挖掘“祁门豆花鸡”新资源,补充国家家禽种业芯片。他的研究多次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制定多个地方标准。
马庆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担任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等。他长期从事玉米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知识传授融于实践锻炼,坚持南繁育种15年,为加速育种进程来回奔波。团队先后选育出CM1、CM2骨干自交系及安农591、102等多个玉米新品种,安农591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审定国家级及省级玉米新品种10余个,获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7项,发布省主推技术4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等媒体报道,荣获“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2024年当选“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汪蕾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先后荣获“全国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省刑事审判工作先进者”“合肥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随后开展的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中,汪蕾用柔肩挑重担,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汪蕾共承办涉黑涉恶案件20余件。她所承办的向某等人涉黑案被安徽省高院评选为扫黑除恶典型案例。
市级先进典型
蜀山区猎隼应急救援队
蜀山区猎隼应急救援队成立于2022年9月,秉承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和维护人的尊严为宗旨,配合政府专业救援力量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救援。
从安徽防汛抗洪救援,到驰援甘肃临夏州地震救援,从进驻黑池坝风景区值班,每日进行水域巡逻,到日常对青少年开展防溺水演练及安全知识讲座。蜀山区猎隼应急救援队始终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开展活动50场,全队出勤人次315人次,受益人次为25997人。
束丛轩
束丛轩是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老乡鸡创始人。他从养殖土鸡开始创业,养了40年的鸡、熬了20年的汤,束从轩始终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创新探索经营机制、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老乡鸡目前在全国已拥有1200多家门店,遍布安徽、湖北、江苏、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西、河南等多个省市,一年服务顾客近2亿人次,拥有22000多名员工。40年来,他坚持做好以定位坚守主业、以学习推进创新、以文化打造品牌、以友爱管理企业、以品质创造产品、以共富回报社会六件事,立志要把老乡鸡打造成为中式快餐全球第一品牌,为顾客提供美好用餐体验。
刘艾
刘艾从事邮政投递工作十几年,始终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累计投送各类邮件报刊438多万件(份),复活各种地址欠详邮件800多件,投递及时率、妥投率100%。在传统的“五指数报法”基础上苦心钻研,创造了一套将数报和分报手法相结合的“刘艾数报法”,极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企业支出,在全省得到推广普及。
蜀山区竹荫里社区
竹荫里社区厚植为民情怀,依托“六里六亭”党建阵地,以融汇“民声、民情、民智、民力、民心”“五汇”工作法为抓手,亭话汇、行走的议事厅、红色物业服务站等为平台,构建以党建为魂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善于巧用社会资源,多元协同为民解难,不断延伸社区服务触角,扩大为民服务“朋友圈”,以民生为导向,发挥好党员、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在社区共治共建中的特点和优势,织密织牢织细社区微网格,共绘党建“同心共治圆”,同筑居民“幸福生活圈”,实现有色彩、有温度、有力量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张菊香
张菊香是一位特教老师,在十九年的特殊教育事业中,她始终以“做好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妈妈”为己任,细致入微地照顾着特殊学生,把爱播撒给最需要关怀的学生。
2013年9月,张菊香考入合肥市十里庙小学,成为特教班6名特殊孩子的“妈妈”。这个班级是由自闭症、脑瘫、智力落后、多重残疾儿童组成的大家庭。她始终坚持“靠窗办公”,只为心头的牵挂,只为更好的教育;倾情助力“唐宝”勇夺特奥会冠军;真情坚守岗位,送教上门只为那“灿烂的笑脸”。多年的辛苦付出,张菊香所带的特教班被评为蜀山区“优秀中队”和“先进班集体”。
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
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合作化南路社区党委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找准基层党建与服务群众的最佳结合点,先后组建成立共建共治联盟、社区“大党委”;培育小区居民骨干力量,积极孵化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已成立“周末评议团”“邻里互帮团”等“四团”志愿服务队12支。2019年起,探索创立“周末议事厅”工作法,采取周末错时服务居民的方式,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区共性问题,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社区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同频共振”。周末议事厅自成立至今,已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20余期,先后解决粮站宿舍燃气开通、轴承新村小区活动室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赢得了辖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来源 | 仲名山 孙雨静
审核 | 朱琛琛 责编 | 吴亚晓岳 编辑 | 张静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