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浓浓年味还未散去,奋勇争先的锵锵战鼓已经擂响,全国各地一键从“节日模式”切换到了“工作模式”。

就在2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暨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将全市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工业经济2024年工作推进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进行通报,以此传达淮北市拼经济、促改革的信心、决心,为新一年的发展定基调、划重点。


淮北市城区航拍图。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鼓劲拼招引,双轮驱动促发展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经常被称为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城市发展的“活力源”。因此,“双招双引”也是各地拼抢的重要战场。

过去一年,淮北市坚持招商第一要务,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主动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打出招商新攻势。

一组数据见证成效:全年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6%,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79%。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巨杰铝业等130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湛为气体等129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纳统,签约开工率、开工纳统率分别提升至66.7%、75.4%;新增纳统亿元及以上项目较2022年、2023年年均增长52.1%......

招商是基础,引智是关键。淮北市深知,只有通过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这不,在过去一年,淮北市还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构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引智”上同样出圈出彩。去年,淮北市在全省科技创新季度工作评议中排名位次从第15位前移至第9位。

其中,去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全省第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8.1%,增速及贡献率分别高于全省5.5、2.8个百分点,获批1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

招商与引智并重,“两驾马车”齐发力,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过去一年,淮北市保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定力,着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业经济之“进”促进经济大盘之“稳”,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20家“链主”企业累计产值增长1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4%,连续12个月全省排名靠前......工业经济呈现新态势,也取得新成效。

会上,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直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招商突破助力动能汇聚,以工业振兴带动转型发展,推动各项工作使劲往前赶,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新局面。

谋定而后动,精准施策绘蓝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

历经过去一年的思考谋划、积蓄沉淀,新春伊始最适合宁心静气,通过调度统筹、谋篇布局,起笔新一年的“春天故事”。

对淮北而言,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春第一会”则坚定不移地将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置顶”2025年重点工作,鲜明地提出了自身的路径与打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具体怎么干?淮北的“新春第一会”将“打法”细化到了数字。

在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打造发展新引擎上,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29亿元以上,研发强度2.05%以上;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其中产业创新类项目来自企业技术需求数不低于80%。

在推动招商引资,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上,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纳统率和工业项目制造业占比均达到85%以上,开工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及以上项目占比达到30%。加大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纳统率等调度力度,突出以实为先,以“开门红”引领“季季红”力争“全年红”。

在稳定工业经济,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上,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8%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真抓实干。”“新春第一会”不仅是工作动员令,更是新一年经济发展的冲锋号,同时也部署了新一年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传递出这样的强烈信号。

对此,汪华东提出“四点意见”,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支撑、狠抓招商引资增动能、全面振兴工业壮筋骨、坚持干字当头求实效,以此为坐标,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一体推进。

汪华东表示,“新春第一会”是新一年工作的序章,更是“实干篇章”。不仅要明确“干什么”,更要把握“怎么干”,以实干笃行将“起势”转化为“定势”“胜势”。

眼下,伴着“新春第一会”的号角,奋斗的淮北人也将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