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迎新,福气临门。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蜀山区精心筹备,推出丰富的文商旅“大餐”,使游客参与“用心”的民俗活动、沉浸“开心”的文旅项目,畅享“暖心”的商贸氛围,体验“贴心”的旅游服务……划出文商旅消费上扬曲线,为全市人民献上了一个巳巳如意、“新新”向荣的新春佳节。

新场景 “非遗”春节年味足

这个春节,蜀山的消费到底有多火?

首店餐厅顾客盈门、特色街区人头攒动、民宿入住率再攀高、文博场馆文化大餐频频献艺……蜀山区全区联动,区商务局以“金蛇献瑞 福到蜀山”为主题,开展2025年新春消费季活动,各大景点商圈街区“人从众”,文商旅市场持续火爆。


首店云集闹新春,消费市场“新”意足。

“快,帮我和‘财神’拍张合影发朋友圈。”市民罗玉瑶女士兴奋地说道。春节期间,在合肥万象城,屋顶花园成为“巳巳如意,八方来财”装置艺术的全国首站。以中国传统神话形象为原型的装置雕塑,经现代重塑,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底蕴,又贴合当代年轻人个性审美,在绿意与鲜花簇拥下,和露天餐厅、户外运动场、潮流市集相呼应,引得市民拍照打卡,沾沾好运。商场连廊与安徽博物院合作打造法门寺主题图文分展,展出文物图片80余幅,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盛唐文化。


“巳巳如意,八方来财”装置艺术全国首站。

商场里,有市民穿着传统服饰参与非遗体验中,捏面人、拓印、做糖画等,近距离接触传统技艺,感受浓厚年味。首个非遗春节,蜀山区各大商圈街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和促销优惠。“年货、年味、年趣齐聚一堂! 让市民随处感受‘蛇’来运转、鸿运当头!”蜀山区商务局相关人员表示。

新“夜”态 乙巳蛇年氛围浓

从白天到夜晚,蜀山区新春文旅活动持续上新。

夜幕降临,天鹅湖灯光秀准时上演,“光影盛宴”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共贺新春。


天鹅湖灯光秀精彩上演。

在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用水编灯笼、限定蛇年创意外挂楼梯、新年财神打卡墙等装饰,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新春氛围。每到夜晚,草坪上巨型灯笼瞬间点亮,年味瞬间拉满。

新粮仓由旧粮库改建,是融合文化艺术、创意零售等五大板块的多元空间,汇聚美食与丰富业态,如今已成为合肥的文旅新地标。“春节期间,市民除购物外,还能在艺术馆观展、相声馆听曲、马术俱乐部骑马、运动俱乐部里借助VR辅助锻炼,体验新春新玩法。”街区运营负责人表示。


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新春氛围浓。

首店云集闹新春,蜀山消费市场“新”意当头,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新业态,助力迎新消费蓬勃生长;商圈商户齐发力,创新创意层出不穷,打造优质商品和服务,把握首发“新”机遇。


商场内随处可见精美的迎春装饰品。

年前开业的合肥银泰in77,由于首店占比高,成为新春热门打卡地。“我们预料春节生意会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爆。”山野板扎安徽首店的负责人表示,正月初五下午四点半,店门口已开始等位。

“早就想体验一下吃着火锅唱着歌,趁过年和朋友一起热闹一下。”周琦与朋友在音乐派KTV欢唱,觉得很新奇。这是一家集K歌、美食、潮玩于一体的新生代KTV,春节期间吸引不少年轻人“尝鲜”。


文化新地标,体验新春新玩法。

新春佳节,家庭聚餐、好友聚会成为消费主力。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是餐饮“春节档”热闹非凡的缩影。此外,观影唱K、二次元买“谷”、萌宠乐园等也成为春节期间放松身心的热门选择。

新体验 文博盛宴人气旺

大年初三,细雨未挡市民和游客赶赴“文化大集”的热情,安徽博物院门口早早就排起长队。来自沈阳的姚先生带孩子一起观展,“不需要预约,经安检后就能直接入馆参观特别方便。”除地方特色展馆外,“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最令他印象深刻。


看文物,品年味,“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安徽博物院推出“灵蛇献瑞”展,分幽幽蛇影、腾蛇乘雾、蛇舞丰年三个单元,展示自然界、文物、民俗文化中的蛇元素,展出近二百幅相关藏品图片。春节期间,省博还举办“巳巳如意 福启新春”“博物馆奇遇记:AR 新春之旅”等51场社教活动,涵盖非遗体验、研学实践、闯关探秘、科技互动等类型。

文创早已成博物馆的标配,春节更是圈粉良机。蛇年春节,安徽博物院推出“满眼皆是祥瑞”“徽常有趣”等40余款文创新品。安博印社新增祥瑞红包系列等40个新款印章,供市民游客打卡。


博物馆里过大年。

畅享新春文化节,合肥大剧院打造“新春演出季”,好戏连台让文艺爱好者“过足瘾”。蜀山区文化馆也发力惠民演出。正月初三,联合市科技馆举办“‘非’常‘科’以,巳巳如意——非遗+科学,如意度蛇年”活动,将科学实验与非遗体验结合,吸引众多青少年儿童走进科技馆,开启新春科技与文化的狂欢。

这个春节,蜀山区凭借新场景、新“夜”态、新体验,让文商旅市场蓬勃热闹,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充实、欢乐的新春假期,也为城市消费市场注入强劲活力,绘就一幅繁荣热闹的新春图景。

来源 | 刘晓朦 张娜 孙雨静

审核 | 朱琛琛 责编 | 吴亚晓岳 编辑 | 陶也 张静 李瑜琪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