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现在提起通用和福特,不少人想到的是被官方辟谣的「退出中国」传言。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奋起,消费者心智巨大转变的今天,这两个传统美系汽车车企,略显暗淡。
一个意料外的数据却是,2024 年,通用净利 60 亿美元、息税前利润 149 亿美元,福特净利 59 亿美元、息税前利润 102 亿美元,即便是在 2023 年获得 300.41 亿人民币净利的比亚迪,也难以匹敌。
这两家逐渐走出中国主流视野的企业,靠什么赚钱?在他们的故事中,电动化真的是这个时代的答案吗?
我们来看看。
还得是石油?
通用保持着它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
北美市场是通用的主战场。
2024 年通用息税前利润的大头、主要增长点,都来自北美市场。
得益于定价、销量、成本等因素,通用 149 亿美元的息税前利润中,北美市场占 145 亿美元。
全尺寸 SUV 和皮卡 的成功成就了通用 2024 年的成绩,牢牢占据美国全尺寸 SUV 和皮卡销冠位置。
通用在这一市场的统治力,不仅是全新雪佛兰 Equinox、GMC Terrain、全新凯迪拉克 Escalade 在细分市场的亮眼表现;
也是通用财报中表示的,全新雪佛兰 Tahoe、Suburban 以及 GMC Yukon/XL,在平均成交价在比上一代版本车型高 5% 的情况下,还能获得 67% 的细分市场份额。
这给通用带来的,是 1874 亿美元(同比 +9%)的营收、149 亿美元(同比 +20%)的息税前利润、全年调整后 140 亿美元的汽车自由现金流。
尽管福特的 1850 亿美元(同比 +5%)营收高于通用,但其 102 亿美元的息税前利润表现,相比通用略显逊色。
具体来看福特三个部门的表现,福特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它的 Ford Pro 部门(商用车及服务)。该部门在 2024 年获得了 669 亿美元(同比 +15%)收入,息税前利润 90.2 亿美元(同比 +25%)。
其次是 Ford Blue 部门(燃油车和混动),它获得了最高的营收——1019 亿美元(持平),息税前利润 52.9 亿美元(同比 -22%)。
唯一亏损的部门 仍是 Ford Model e 部门(电动车),在成本优化 14 亿美元的基础上,还是有 50.8 亿美元的亏损。
电动车,成为这两个北美巨头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
实际上,从双方财报来看,实现收入提升的方法是我们熟悉的节流,以及传统优势项目的发挥,电动化新的造血方式还未成气候。
当全球被卷入电动化浪潮中,传统造血方式将受到威胁。
电动化各有悲喜?
福特和通用在 2024 年不约而同放慢了电动化脚步。
福特 Model e 部门长期亏损,这让福特在 2024 年取消了全新全尺寸纯电 SUV 上市、推迟 F-150 新电动版本上市等,其高管还曾表示除非能在一年内盈利,福特在下一代产品出来前不会推出新的电动化产品。
燃油车收入持平、电动车未见跃升希望,福特预计的 2025 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 70-85 亿美元,比 2024 年实际数据低 17-32 亿美元,信心有限。
相较之下,通用在 2024 年的情况要好上一些。
它在 2024 年下半年成为美国市场销量第二,Equinox EV 在第四季度销量环比增长 85%,并且,通用第四季度电动车业务实现了可变利润转正。
电动化开始找到感觉,通用预计 2025 年电动车息税前利润将贡献 20-40 亿美元,但它并未过于乐观,其预计全年息税前利润为 137-157 亿美元,与 2024 年成绩相差不大。
福特传闻中的「鼹鼠」团队还未拿出成果、通用重点从电动化转型让步到「务实且灵活的动力选择」,全球汽车行业乱战之际,暂避锋芒或许是福特和通用最为保险的选择。
只是,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这样的安稳还能维持多久?
内外受敌?
对于福特和通用而言,不确定因素既来自中国市场竞争者,也来自美国内部。
坐拥全球市场优势之下,通用 2024 年全年销量 599.8 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从 2023 年的 209.9 万辆下降至 2024 年的 183.9 万辆。
中国市场销量的下跌进一步下挫通用的国际市场息税前利润,从 12 亿美元降至 3 亿美元。
而中国市场的份额,被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品牌蚕食,2024 年,比亚迪年销量再创新高至 427.21 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中国市场面临相似问题的福特和通用,通过裁员、缩减业务范围等方式,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或实现盈亏平衡或重新盈利,暂时让步成为了解决方式。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特朗普。
初上台的特朗普便签署了一份名为「释放美国能源」的行政令,该行政令要求停止使用 50 亿美元基金中未用资金建设充电站,并终止各州到 2035 年实现零排放汽车规则的豁免。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考虑结束拜登针对电动车的税收抵免补贴。
一系列举措,都在削弱电动车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强制性任务减轻,但电动化浪潮仍在席卷,福特和通用会如何做出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