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全面打响。
2月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即日起至2月28日,Model 3全系车型限时享受高达8000元的保险补贴,补贴后的最低售价降至22.75万元。此外,《华夏时报》记者从特斯拉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购车的用户还可享受到5年0息的贷款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次补贴针对Model 3全系车型提供保险补贴,也是‘保险补贴’和‘免息政策’首次联合推出。”销售人员表示。
特斯拉推出优惠政策后,在行业内引起了连锁反应,各大车企开始跟进。例如小鹏、蔚来、智己、广汽丰田等车企,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促销活动。不过,与往年直接降价的方式不同,今年各车企更倾向于提供免息贷款、零首付等金融优惠措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变化透露出各车企正在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优化消费者购车门槛的方向转型。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汽车销售,也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直接降价到金融优惠
自2023年特斯拉率先在国内市场掀起汽车价格战以来,这一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并在2025年达到了新的高潮。
2025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在特斯拉推出免息政策后,小鹏汽车紧随其后,上线了“5年0息0首付”政策,覆盖了多款热门车型,贴息金额高达5.7万元。蔚来汽车也不甘示弱,发布了5年0息政策,贴息金额在2.36万元至4.43万元之间,同时还叠加了多项优惠措施,如1万元选装基金、48张免费换电券、5年NOP+免费使用权等。
记者在走访汽车门店时发现,蔚来门店内人头攒动,不少消费者前来咨询和试驾。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以ET5T为例,该车售价为29.8万元,选择租电方案可以便宜7万元,展车还有1万元的优惠。此外,还能享受5年免息政策,首付只需要支付20%,并且购车后还将赠送48张换电券、5年NOP+免费使用权和24000积分。”
业内人士分析称,蔚来的5年0息政策并非简单价格战,在高端纯电市场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通过金融工具降低门槛、补能网络构建壁垒、智能化权益提升黏性,为行业提供了“用户体验优先”的竞争范式。
大众ID.与众也推出了5年0息政策,销售人员表示:“现在购车只需支付5000多元的保险费就可以将车辆开回家。此外,大定客户还将获得价值3000元的积分,可用于购买商城物品。”
理想汽车则推出了3年0息政策,并在北京地区提供了额外的购车补贴。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北京购买理想汽车可以享受10000元的京牌补贴,同时还有石景山的5000元补贴和顺义的10000元补贴。这两个补贴是可以叠加的,只要能够抢到消费券就行。”
此外,智己汽车的L6车型也推出了限时特惠活动,起售价直降1.5万元至18.99万元,并叠加了5年0息政策。北京汽车也提供了5年0息政策。昊铂汽车虽然没有推出免息政策,但也提供了7000元的保险补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热,价格战的风暴也进一步蔓延至燃油车领域。包括丰田、奥迪、捷豹在内的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纷纷加入到这场价格战中,通过推出各种降价或促销政策来吸引消费者。
其中,捷豹XFL的价格调整尤为引人注目。该车型的起售价直接腰斩,从原价直降至26.98万元,降幅高达18.81万元。这一举措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实惠,同时也彰显了捷豹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心。
奥迪Q5L作为豪华SUV市场的热门车型,也在这场价格战中给出了不小的优惠。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该车型的价格已经达到了6.5折左右,而且分期购买比全款购买还要便宜4万元。奔驰E300L则有7万元左右的优惠幅度。这样的优惠幅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个品牌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降价或促销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包括现金直降、置换补贴等传统手段,还涵盖了金融方案和兜底政策等新兴方式。这些举措不仅加剧了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实惠的价格。
然而,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和市场份额的平衡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车企需要通过降价或促销政策来吸引消费者,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过度的价格战也可能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价格战还会持续多久?
虽然行业早已达成共识,认为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但现实情况是,价格战在短期内难以结束。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许多汽车品牌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2024年,造车新势力中的合创、高合、极越、哪吒等品牌已经陷入困境,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随时可能退出市场。
价格战不仅对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游供应商因车企付款周期延长而面临现金流压力,下游经销商则因销量下滑和利润压缩而苦不堪言。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较2023年扩大了7.8%。预计2024年全年退市的4S店数量将达到4000家,较过去三年翻倍增长。
显然,价格战对车企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车企不得不继续参与其中。即便是豪华品牌如宝马,尽管曾试图通过保价策略缓解利润压力,但仅坚持了两个月便重返价格战。徐嘉平对记者表示,车企在价格战中面临两难选择:追求利润还是追求销量。通常情况下,车企很难在价格战中同时保持利润和销量的稳定。
然而,比亚迪的案例却为我们展示了价格战的另一面。通过降价策略,比亚迪在2024年实现了显著的销量增长,全年销量达到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再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价格战确实能够帮助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中。
值得一提的是,也并非所有的车企都选择了以销量换取市场的策略。长城汽车便是一个更倾向于保护利润的特例。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的毛利率达到了20.76%,同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不过,在销量方面,长城汽车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24年全年,长城汽车的累计销量仅为123.3万辆,同比微增0.21%,与其设定的190万辆的年度目标相去甚远。
在业内看来,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寻找一种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摆脱价格战的困境。这需要政府、车企、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建议,车企应该平衡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加强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合作,优化供应管理,降低成本压力。而消费者也应该理性看待价格战,看重价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