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梁陷入侯景之乱和宗室内斗之时,西魏却慢慢的发展壮大,并介入到了南梁的宗室之争,逐步蚕食了南梁的利益。为什么宇文泰统治的西魏能在三国之争中逐步强大起来,并吞并了南梁的荆州和巴蜀之地呢?这跟宇文泰在西魏主导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宇文泰主导西魏官制和府兵改革,从而在三国之争中脱颖而出这段历史。
《资治通鉴》原文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巳,公元五四九年)
詧既与湘东王绎为敌,恐不能自存,遣使求援于魏,请为附庸。丞相泰令东阁祭酒荣权使于襄阳。绎使司州刺史柳仲礼镇竟陵以图詧,詧惧,遣其妃王氏及世子嶛为质于魏。丞相泰欲经略江、汉,以开府仪同三司杨忠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仲礼至安陆,安陆太守沈勰以城降之。仲礼留长史马岫与其弟子礼守之,帅众一万趣襄阳,泰遣杨忠及行台仆射长孙俭将兵击仲礼以救詧。
魏杨忠将至义阳,太守马伯符以下溠城降之,忠以伯符为乡导。伯符,岫之子也。
魏杨忠拔随郡,执太守桓和。
太宗简文皇帝上大宝元年(庚午,公元五五零年)
魏杨忠围安陆,柳仲礼驰归救之。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猝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可克。克仲礼,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定也。”乃选骑二千,衔枚夜进,败仲礼于漴头,获仲礼及其弟子礼,尽俘其众。马岫以安陆,别将王叔孙以竟陵,皆降于忠。于是汉东之地尽入于魏。
二月,魏杨忠乘胜至石城,欲进逼江陵,湘东王绎遣舍人庾恪说忠曰:“詧来伐叔而魏助之,何以使天下归心!”忠遂停湕北。绎遣舍人王孝祀等送子方略为质以求和,魏人许之。绎与忠盟曰:“魏以石城为封,梁以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贸迁有无,永敦邻睦。”忠乃还。
魏封皇子儒为燕王,公为吴王。
魏人欲令岳阳王詧发哀嗣位,詧辞,不受。丞相泰使荣权册命詧为梁王,始建台,置百官。
辛酉,梁王詧入朝于魏。
魏丞相泰以齐主称帝,帅诸军讨之。以齐王郭镇陇右,征秦州刺史宇文导为大将军、都督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咸阳,镇关中。
九月,丁巳,魏军发长安。
癸亥,魏军至潼关。
岳阳王詧还襄阳。
魏丞相泰自弘农为桥,济河,至建州。丙寅,齐主自将出顿东城。泰闻其军容严盛,叹曰:“高欢不死矣!”会久雨,自秋及冬,魏军畜产多死,乃自蒲阪还。于是河南自洛阳,河北自平阳已东,皆入于齐。
初,魏敬宗以尔硃荣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此官遂废。大统三年,文帝复以丞相泰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官,凡八人,曰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谓之八柱国。泰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以农隙讲阅战陈,马畜粮备,六家供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泰任总百揆,督中外诸军;欣以宗室宿望,从容禁闼而已。馀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凡十二大将军,每大将军各统开府二人,开府各领一军。是后功臣位至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者甚众,率为散官,无所统御,虽有继掌其事者,闻望皆出诸公之下云。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魏杨忠围汝南,李素战死。二月,乙亥,城陷,执邵陵携王纶,杀之,投尸江岸;岳阳王詧取而葬之。
庚戌,魏文帝殂,太子钦立。
夏,四月,甲辰,魏葬文帝于永陵。
五月,魏陇西襄公李虎卒。
太宗简文皇帝下承圣元年(壬申,公元五五二年)
魏将王雄取上津、魏兴,东梁州刺史安康李迁哲军败。降之。
杨乾运至剑北,魏达奚武逆击之,大破乾运于白马,陈其俘馘于南郑城下,且遣人辱宜丰侯循。循怒,出兵与战,都督杨绍伏兵击之,杀伤殆尽。刘愔还至白马西,为武所获,送长安。太师泰素闻其名,待之如旧交。时南郑久不下,武请屠之,泰将许之。璠请之于朝,泰怒,不许;璠泣请不已,泰曰:“事人当如是。”乃从其请。
魏达奚武遣尚书左丞柳带韦入南郑,说宜丰侯循曰:“足下所固者险,所恃者援,所保者民。今王旅深入,所凭之险不足固也;白马破走,酋豪不进,所望之援不可恃也;长围四合,所部之民不可保也。且足下本朝丧乱,社稷无主,欲谁为为忠乎!岂若转祸为福,使庆流子孙邪!”循乃请降。带韦,庆之子也。开府仪同三司贺兰德愿闻城中食尽,请攻之,大都督赫连达曰:“不战而获城,策之上者,岂可利其子女,贪其货财,而不爱民命乎!且观其士马犹强,城池尚固,攻之纵克,必彼此俱伤;如困兽犹斗,则成败未可知也。”武曰:“公言是也。”乃受循降,获男女二万口而还,于是剑北皆入于魏。
八月,魏安康人黄众宝反,攻魏兴,执太守柳桧,进围东梁州。令桧诱说城中,桧不从而死。桧,虬之弟也。太师泰遣王雄与骠骑大将军武川宇文虬讨之。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公元五五三年)
魏太师泰去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雄至东梁州,黄众宝帅众降。太师泰赦之,迁其豪帅于雍州。
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捴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欲不许,迥曰:“降之则将士全,远人悦;攻之则将士伤,远人惧。”遂受之。八月,戊戌,捴与宜都王圆肃帅文武诣军门降;迥以礼接之,与盟于益州城北。吏民皆复其业,唯收奴婢及储积以赏将士,军无私焉。魏以捴及圆肃并为开府仪同三司,以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泄,泰杀之。
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太师泰阴有图江陵之志,梁王詧闻之,益重其贡献。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三年(甲戌,公元五五四年)
魏太师泰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改流外品为九秩。
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谋诛太师泰;临淮王育、广平王赞垂涕切谏,不听。泰诸子皆幼,兄子章武公导、中山公护皆出镇,唯以诸婿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俱为武卫将军,分掌禁兵。基,远之子;晖,弼之子;翼,谨之子也。由是魏主谋泄,泰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去年号,称元年,复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魏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灭绝。泰乃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次者为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己酉,魏侍中宇文仁恕来聘。会齐使者亦至江陵,帝接仁恕不及齐使,仁恕归,以告太师泰。帝又请据旧图定疆境,辞颇不逊,泰曰:“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兴之’,其萧绎之谓乎!”荆州刺史长孙俭屡陈攻取之策,泰征俭入朝,问以经略,复命还镇,密为之备。马伯符密使告帝,帝弗之信。
庚戌,魏太师泰鸩杀废帝。
五月,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黄国等作乱,开府仪同三司高平田弘、河南贺若敦讨之,不克。太师泰命车骑大将军李迁哲与敦共讨炽等,平之。仍与敦南出,徇地至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降之,巴、濮之民皆附于魏。蛮酋向五子王等陷白帝,迁哲击之,五子王等遁去,迁哲追击,破之。泰以迁哲为信州刺史,镇白帝。信州先无储蓄,迁哲与军士共采葛根为粮,时有异味,辄分尝之,军士感悦。屡击叛蛮,破之,群蛮慑服,皆送粮饩,遣子弟入质。由是州境安息,军储亦赡。
柔然乙旃达官寇魏广武,柱国李弼追击,破之。
邓至羌檐桁失国,奔魏,太师泰使秦州刺史宇文导将兵纳之。
魏太师泰西巡,至原州。
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开回车路以通汉中。
《资治通鉴》译文
梁武帝太清三年(己已,公元549年)
萧詧与湘东王萧绎为敌之后,害怕自己难以生存,就派出使者去向西魏求援,请求充当西魏的附庸。西魏的丞相宇文泰命令东阁祭酒荣权出使襄阳,萧绎派遣司州刺史柳仲礼镇守竟陵,图谋对付萧詧。萧詧害怕了,就派他的妃子王氏以及他的嫡子萧嶛到西魏当人质。丞相宇文泰想占领江、汉地区,使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杨忠为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柳仲礼到达安陆,安陆的太守柳勰打开城门向他投降。柳仲礼留下长史马岫与自己的弟弟柳子礼一道镇守该城,然后率领一万人马赶往襄阳,宇文泰派遣杨忠和行台仆射长孙俭带领人马袭击柳仲礼,以援救萧詧。
西魏的杨忠将要到达义阳的时候,太守马伯符率下城军民向他投降,杨忠让马伯符充当向导。马伯符是马岫的儿子。
西魏的杨忠攻占了随郡,活捉了太守桓和。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
西魏杨忠围攻安陆,柳仲礼急忙率军驰归救援。诸将担心柳仲礼的援兵抵达后安陆就难以攻克了,都要求赶快加紧进攻。杨忠说:“攻和守所处的情势很不相同,安陆是不能一下子就攻克的;如果我军拖延时日,久攻疲劳,援兵一来,里外受敌,这可不是好办法。南方人大都习惯于水战,对陆地野战不熟悉。柳仲礼的军队就在附近,我军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袭,敌军懈怠,我军奋勇,一举可克。打败了柳仲礼,那么安陆就不攻自破了,诸城也就可以传檄而定。”于是精选两千骑兵,为了防止喧嚣而暴露意图,令所有的人口中衔着小木棍,乘夜偷袭,在头把柳仲礼打败了,促获了柳仲礼和他弟弟柳子礼,把他的军队全部俘虏了。马岫献出了安陆,别将王叔孙献出了竟陵,都投降了杨忠。从此汉东之地全部归于西魏。
二月,西魏杨忠乘胜率兵抵达石城,意欲进逼江陵。湘东王萧绎派舍人庾恪去劝说杨忠,说:“萧詧目无尊长,竟然进攻叔父,而魏国帮助他,这怎么能使天下归心!”杨忠听了,就停兵于湕北。萧绎派舍人王孝祀送儿子萧方略为人质以求和,西魏人答应了。萧绎与杨忠订立盟约,约定“魏国以石城为封疆,梁国以安陆为国界,请求按照附庸关系,互送儿子为人质,发展贸易以通有无,永远作为邻邦和睦相处。”
西魏封皇子元儒为燕王,元公为吴王。
西魏人想让岳阳王萧詧发丧示哀,继承梁朝帝位,萧詧推辞了,没有接受。丞相宇文泰派遣荣权为使者,册封萧詧为梁王,萧詧这才建立台省,设置百官。
辛酉(十四日),梁王萧詧去西魏朝见西魏国主。
西魏丞相宇文泰因为北齐国主高洋称帝,就率各路人马去征讨他。西魏命令齐王元廓镇守陇右,征召秦州刺史宇文导为大将军,都督二十三州诸军事,驻扎在咸阳,镇守关中。
九月,丁巳(初十),西魏军队从长安出发伐北齐。
癸亥(十二日),西魏军队进至潼关。
西魏丞相宇文泰在弘农建桥,跨黄河,到达建州。丙寅(二十日),北齐国主高洋亲率军队出发驻扎于晋阳之东城。宇文泰听说高洋军容严整,军威强盛,不禁感叹说:“高欢并没有死去呵!”当时正逢久雨成灾,从秋天到冬天,西魏军队中的战马死了不少,于是只好从蒲坂撤退。从此黄河以南从洛阳往东、黄河以北从平阳往东,都纳入了北齐的版图。
当初,孝庄帝任命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地位在丞相之上。尔朱荣势败之后,这个官职也就废止了。大统三年,西魏文帝又任命丞相宇文泰当柱国大将军,这以后凡是有辅佐皇帝之功,名望和实绩并重的大臣,也给封上这个官职。共有八个人当过柱国大将军,即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统称为八柱国。宇文泰开始选才智力气出众的人为府兵,一当府兵,本该交纳的租粮、帛、银,该服的劳役,一切都免去了。入籍的府兵在农闲时学习操练战斗本领及战争阵法,他所需要的马匹粮草,由六个家庭负责供给。全国设置一百个府,每府委派一个郎将当头领,分别隶属于二十四军。宇文泰自任总百揆,督中外诸军。元欣是皇帝宗室中资格老声望高的人物,不过是在皇宫内从容优游地出入而已。其他六个人每个人各统率二个大将军,共有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又各统率开府二人,每个开府各领一军。从这以后有功之臣官职升到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的很多,但大抵都是闲散之官,没有统率军队。虽然也有继续掌管军队的,可是其声名威望都在这八柱国之下。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辛未,公元551年)
西魏杨忠围困汝南,李素战死。二月,乙亥(初一),汝南城被攻破,杨忠抓住了邵陵携王萧纶,杀了他,把他的尸体扔在江岸边。岳阳王萧詧取回尸体予以埋葬。
庚戌(初六),西魏文帝元宝炬去世,太子元钦立为皇帝。
夏季四月,甲辰(初一),西魏把魏文帝安葬在永陵。
五月,西魏陇西襄公李虎去世。
梁元帝承圣元年(壬申,公元552年)
西魏将领王雄攻取了上津、魏兴,东梁州刺史安康人李迁哲战败,投降了王雄。
杨乾运率军队抵达剑北,西魏达奚武迎头阻击他,在白马把杨乾运打得大败,把斩获的首级陈列在南郑城下,而且派人去侮辱宜丰侯萧循。萧循大怒,出兵去和达奚武交战,都督杨绍设伏兵截击他,把他的军队连杀带伤,几乎消灭光。刘璠回到白马西边,被达奚武捉获,押送到了长安。西魏太师宇文泰平时就知道刘璠的名声,对待他象对待老朋友一样。当时南郑城久攻不下,达奚武要求城破后实行屠城,宇文泰准备答应他。刘璠请求宇文泰不要批准,宇文泰大怒,不答应;刘璠哭着不停地请求,宇文泰感叹地说:“臣子侍奉主子就应该这样。”于是听从了他的请求。
西魏达奚武派尚书左丞柳带韦到南郑去游说,对宜丰侯萧循说:“您所固守的是险要之地,所依恃的是外援,所要保护的是老百姓。现在我们朝廷的军队已深入腹地,你所凭借的险要地势就不那么有用了;杨乾运在白马被打败逃跑了,酋长强豪们畏葸不前,你所盼望的外援也靠不住了;我军将南郑城四面包围,密不透风,您所管辖的百姓也就保不住了。而且,您的朝廷动乱不已,社稷无主,您想尽忠,可忠于谁呢?所以还不如改变主意,转祸为福,使子孙后代也得到您这一决策的好处!”箫循听了,觉得有理,就请求投降。柳带韦是柳庆的儿子。开府仪同三司贺兰德愿听说城里吃的东西已经没了,要求发动进攻,大都督赫连达说:“不打仗而能得到城池,这是上策,怎么可以看中城里的子女,贪图货物财产,而不珍惜百姓的生命呢?而且据我观察,萧循的兵马还强壮,城池还坚固,我们攻城即使攻下来,也是彼此都大有伤亡。万一萧循来个困兽犹斗,拼命一搏,那么成败就很难说了。”达奚武称许说:“您说的道理很对。”于是接受萧循投降,俘获男女人口二万人,然后凯旋而归,从此剑北一带全部归入了西魏的版图。
八月,西魏安康人黄众宝反叛,攻打魏兴,抓住了太守柳桧,又进而围困东梁州。黄众宝让柳桧向城里守将诱降,柳桧不服从命令,被杀。柳桧是柳虬的弟弟。太师宇文泰派王雄和骠骑大将军武川人宇文虬去讨伐黄众宝。
武陵王萧纪发兵从外水向东进发,他任命永丰侯萧㧑为益州刺史,留守成都,让自己的儿子宜都王萧圆肃做萧㧑的副职。
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
西魏太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等职,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雄进军东梁州,黄众宝率众投降。太师宇文泰赦免了黄众宝,把他手下骁勇的将领迁到了雍州。
西魏尉迟迥把成都包围了五十天,永丰侯萧㧑多次出城迎战,都失败了,于是请求投降。但是尉迟迥手下的将领们不允许,尉迟迥说:“接受他投降,则我军将士完好无死伤,远方百姓也高兴。继续进攻则将士必有伤亡,远方百姓会害怕。”于是就接受了萧㧑的投降。八月,戊戌(初八),萧㧑和宜都王萧圆肃带着文武官员到尉迟迥军营前投降,尉迟迥按礼仪迎接了他,和他在益州城北订立了受降盟约。凡官吏百姓都各安其业,只没收奴婢和仓库积粮赏赐给将士们,军队中没有人敢私下抢掠的。西魏任命萧㧑和萧圆肃一并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尉迟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诸州军事,益州刺史。
西魏尚书元烈阴谋杀害宇文泰,事情泄漏,宇文泰杀了他。
丙寅(初八),元帝派侍中王琛出使西魏。太师宇文泰暗地里有夺取江陵的野心,梁王萧绎听到这消息,给西魏的贡品越发多了。
承圣三年(甲戌,公元五五四年)
西魏太师宇文泰开始让人效法周朝官制,制定九品典章,用来区分朝廷内外不同的官爵,改订朝廷外的命官为九级。
西魏国主元钦自从元烈被宇文泰杀死之后,颇有怨言,就密谋要处死太师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哭着再三劝止,但元钦不听。宇文泰的儿子们都年幼,侄子章武公宇文导,中山公宇文护都出任外镇将领,都城中只有他的几个女婿充当得力心腹,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都被任命为武卫将军,分头掌管宫廷宿卫部队。李基是李远的儿子。李晖是李弼的儿子。李翼是李谨的儿子。因此,西魏国主元钦的密谋很快就被宇文泰诸婿察觉了。宇文泰废了西魏国主元钦,把他发落到雍州去,另立他的弟弟齐王元廓为帝,取消了原来的年号,另立年号,称元年,帝室重新恢复姓拓跋,原先改为单姓的九十九种姓氏,现在也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旧姓。北魏当初建国时,统一了三十六个小国,共有九十九个大姓,后来大多灭绝了。宇文泰就把他手下各位将领中功劳大的人封为三十六姓,功劳低一点的封为九十九姓,他们部下的兵卒也改姓了主将的姓。
己酉(二十三日),西魏派侍中宇文仁恕出使梁朝。刚好北齐的使者也到了江陵,元帝对宇文仁恕的接待不如对北齐使者那样隆重,宇文仁恕回国后,把这事告诉了太师宇文泰。元帝又要求按过去的版图来划定边境 线,使用的言辞颇为傲慢,宇文泰说:“古人说得好:‘天意要是想抛弃他,谁能使他兴起呢!’这话说的就是萧绎吧!”荆州刺史长孙俭过去曾多次陈述进攻梁朝的方略,宇文泰就把长孙俭征召入朝,向他询问向南进攻的计策,然后又命令他回到所镇守的地方,秘密地进行南下攻梁的准备。降魏的梁朝旧臣马伯符秘密派使者把这危险情况报告给元帝,但元帝不相信。
庚戌,西魏太师宇文泰用毒药毒死了废帝元钦。
五月,西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黄国等叛乱,开府仪同三司高平人田弘、河南人贺若敦去讨伐,不能破敌。太师宇文泰命令车骑大将军李迁哲与贺若敦一起讨伐乐炽等人,平定了这次叛乱。平乱之后,李迁哲仍然与贺若敦一起向南方进发,一路攻城掠地,直达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投降了他们,巴州、濮州的民众都依附了西魏。蛮族酋长向五子王攻陷了白帝城,李迁哲发兵攻打他,向五子王逃跑了,李迁哲追击,打败了他。宇文泰任命李迁哲为信州刺史,镇守白帝城。信州这个地方早先没有粮草储备,李迁哲和士兵一起采葛根之类的野菜野果作粮食,不时能采得到新奇味道的,就分给士兵品尝,士兵都很感动、高兴。李迁哲多次进攻叛变的蛮族,打败了他们,各部蛮族被他的军威慑服,都送粮食来进贡,并派子弟来当人质。从此以后信州边境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军队粮草储备也丰富了。
柔然乙旃达官进犯西魏广武,柱国李弼派兵出击,把他打得大败。
邓至羌人檐失去政权,投奔西魏,太师宇文泰派秦州刺史宇文导带兵接纳了他。
西魏太师宇文泰到西边巡视,到达原州。
西魏宇文泰命令侍中崔猷开山填谷,修通通往汉中的车路。
宇文泰推动的官制改革和府兵制改革对于西魏而言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关于这段的历史解读请参看本公号同期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