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了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长城汽车销量为80993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2.2%。销量下滑的背后,是这家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品牌升级、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的艰难抉择。



长城旗下五大品牌中,除WEY品牌实现49.42%的同比增长外,其余品牌均大幅下滑。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担当,哈弗品牌1月销量为48,557辆,同比下降17.84%。2024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为706,234辆,同比微跌1.25%。尤为刺眼的是,主打纯电的欧拉品牌销量仅为比亚迪同类车型的1/30,在新能源小型车市场被彻底边缘化。



与竞争对手相比,长城汽车的劣势更加凸显。比亚迪、吉利、奇瑞1月销量分别为30万、26万、22万辆,均实现同比正增长,而长城销量仅为吉利的34%、比亚迪的27%。更严峻的是,长城汽车的核心市场——传统燃油SUV正被新能源车型加速替代。以哈弗H6参数图片)为例,其曾长期占据SUV销量榜首,但如今已被比亚迪宋系列等新能源车型全面压制。



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困境是其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尽管其1月新能源车销量22,263台,占总销量的27.5%,但这一数据掩盖不了结构性缺陷:

  • 长城汽车的纯电市场全面溃败:欧拉品牌定位女性用户,但自2023年以来,欧拉品牌未推出任何全新车型,目前在售车型仅有欧拉好猫芭蕾猫闪电猫三款,产品线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 混动技术“叫好不叫座”:长城Hi-4技术虽在性能上获得认可,但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定价偏高(如坦克500 Hi4-T售价超30万元),难以与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等性价比更高的竞品抗衡。
  • 技术路线摇摆:相较于比亚迪的纯电与混动双线并进、奇瑞与华为的深度合作,长城在纯电平台研发和智能化领域进展缓慢,错失市场先机。



2025年1月魏牌49.42%的销量增长看似亮眼,但其销量仅5,007台,在长城总销量中占比不足7%。魏牌目前仅三款车型在售,分别是蓝山、高山和摩卡,车型选择性过少,也导致了魏牌销量迟迟未能突破1万台。虽然魏牌涨幅高达49.42%,但正如前面所说,月销量也仅达到5007辆,并且这还是在大规模国补和各类消费刺激下才有的成绩。但目前这样特定条件下的快速增长,魏牌还能持续多久?



坦克品牌则陷入“硬派越野”的路径依赖。尽管其累计销量突破61.49万辆,但硬派越野市场本身规模有限,且新能源化进程缓慢。若无法向城市SUV市场延伸,未来增长空间将日益收窄。



主编点评

长城汽车的困境,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革命中集体焦虑的缩影。其销量暴跌并非偶然,而是战略摇摆、技术滞后、品牌定位模糊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留给长城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