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应该是公平的,要给予每一个适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让他们都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后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教育发展到今天似乎并非那么理想,以至于有的人产生了质疑,教育还是公平的吗?
当然不是了。虽然教育评价人才的机制主要通过考试来实现,看似一视同仁,但里面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也充满了各种不公平的现象。权贵的孩子可以从小跟着家庭教师学习,有的可以进辅导班学习,学习成绩当然好了,而且长大以后可以出国留学,获得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回国以后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职业。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只能到学校学习,跟着老师学,却上不起辅导班。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上不起辅导班的孩子会被笑话,甚至会成为低端产业链的打工者,而不会读到大学。即便寒门出了学子,这样的学子毕业以后也照样找不到好的工作。因为资本进入教育以后,已经搞了产业化运作,要批量生产所谓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并不能适应社会,只是交钱接受教育,等于购买了资本推出的教育服务,最终能不能找到工作还要看运气,看市场的需求。当大部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就证明教育已经完全实现了产业化,背后运作的推手是资本,而权力系统做了帮衬。
权贵的孩子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获得好的教育资源,以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找到不错的职业,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在竞争中屡屡落败,最终成为低端产业链的打工人。谁说教育是公平的呢?当教育被资本渗透以后,就已经失去了公平的属性。看似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但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教育资源优先分布在城市,只不过要促进人们进城买楼而已。农村的孩子要想进入城市的学校,获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进城买楼,有了城市的房产证才可以进入城市的学校,究竟以后能不能成为栋梁之材,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便城市里的学生,也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资本已打造了教育市场,也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而且大学不断扩招,最终弄得大学生人数激增,而毕业的大学生大多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到低端产业链打工,即便有的在家啃老,说要继续考研,或者考公、考编,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出路。以前辅导班兴旺发达的时候,办辅导班的人鼓励家长们要送孩子进辅导班,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了教育内卷。而现在教育似乎内卷的趋势不大了,但权贵的孩子仍然占有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占用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的,教育出现了分层化,也出现了教育服务作价出售的现象。
教育服务不仅打包出卖,而且按照不同的价位出卖,就像商品按着质量的好坏标注了价格一样。城市的教育价格更高,要求家长付出的钱财更多,而农村教育价格比较低廉,却不一定是优质的教育。虽然教育系统有支教行为,有轮岗行动,但并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按理说,应该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放在农村学校,而不能完全放在城市学校,以此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但事实完全相反,不但优质教育资源放在城市,而且教育资源从优质到劣质分了等级,也分了价格,任凭家长和学生选择,已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哪里还有公平可言?教育本来是全民的事业,应该追求公平,实现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资源,而不能把教育资源分成好中差,也不能作价出售,应该讲求公益属性,甚至要追求全民免费教育,追求全民终身读书观念,追求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不能任凭资本垄断教育市场,不断扩大大学的规模,招收很多大学生,而且造成人才的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何况城市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呢?
地方政府似乎不想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上点一把火,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也更不公平。为了卖城市里的楼房,地方政府把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学校,而且鼓动农民进城买楼,就可以让农民把孩子送到城市的学校读书。地方经济通过楼市来发展,只不过“薅了人们的羊毛”,却没有实现教育的公平,反而弄得教育更不公平,成了资本运作的用以增值的工具。以前辅导班兴旺发达的时候,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买很多辅导资料,交辅导费,花费着实不少。投入辅导班运作的资本实现了增值,甚至有的办辅导班的公司成了上市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不让办辅导班了,也不让学校或老师为学生买辅导资料了,要实现“双减”政策,但考试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难度提高了,试题量增大了,逼得学生不得不自己去买资料,不得不私自找老师辅导。也就是说,教育仍然朝着贵族化的方向发展,朝着花钱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向发展,仍然是资本在运作这块市场,没有太多的改变。如此一来,教育就等于鼓励投机取巧者,谁能偷着给孩子买辅导资料,谁能偷着给孩子请辅导老师,谁就能沾光,谁就能让孩子获得好成绩,最终在考试中孩子能够轻松胜出。当然权贵们可以给孩子在城市买楼房,让孩子在城市的学校读书,进入重点名校,当然也就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了。
看似公平的教育已经完全被资本垄断,被资本运作成一块市场,而这块市场中教育资源按照好中差定价,打包出售,其实只是给了能够买得起的权贵,而农民们根本买不起,往往吃亏。教育鼓励投机取巧者,而老老实实读书的农民的孩子大多没什么出息,因为他们没权没钱,也不能到城市买楼房,获得的教育资源比较低廉,当然也就只能成为低端产业链的打工者,而不会成为城市里的高端人士了。权贵通过这种教育实现了权力和财富的世袭,而农民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实现了廉价劳动力出卖方式的世袭,谁教育还是公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