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将拉开帷幕,传统社火节目和精彩演出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为西宁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场热闹非凡的社火盛会,其实蕴含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名堂”。那么,社火表演究竟该看些什么呢?记者精心梳理了本次巡游活动中最具寓意的灯官、报子、胖婆娘、哑巴等角色,以及众多不容错过的节目看点,现在就来和大家一一分享。

灯官老爷:灯官由德高望重,深谙社火演技的人担任,装扮成七品县令的模样,手执一笤帚疙瘩,社火队伍行进中,由皂役前呼后拥。灯官不参加社火的歌舞演出,是沿途祭祀、各庙行香的主持者。每场演出前,灯官致吉祥词,演出时,端坐香桌后面观看演出,每个节目演出前,都表说(吩咐)祝词。按照惯例,灯官这一角色,要演必须演三年,三年后,根据本人意愿,才决定连任或辞去。

胖婆娘:这一角色由男子反串扮演。在表演中,“胖婆娘”身着红袍,头梳发髻,脸颊涂胭脂红坨,身胖腹大,被民间视为喜神娘娘、子孙娘娘。“胖婆娘”在社火表演中最为活跃,也最有“喜感”,在表演中语言风趣,惹人哄笑。

哑巴:作为社火队伍中的神秘角色,哑巴以其独特的装扮和表演方式吸引了众多目光。“哑巴”衣衫褴褛,脸上涂满油墨,表演中“一言不发”,随意舞蹈。时不时还将鞋子扔到人群中,因为青海话“鞋子”和“孩子”同音,把鞋子扔到人群中是在传达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划旱船:在众多表演节目中,旱船表演无疑是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划旱船就是行驶在旱地的船,因仿游船而得名。船身一般用彩色纸张贴或彩笔绘画精美图案。表演时,会有一个角色扮演“艄公”(即船夫),负责划桨引导船只;另一个角色则坐在船上,通过快速碎步或左右摇晃模拟出水上航行的场景。旱船表演旨在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大吉大利。

本次社火集中巡游活动是一场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艺术于一体的文化盛宴。除了灯官、报子、胖婆娘、哑巴等角色的精彩演绎,秧歌舞、太平鼓、舞狮、舞龙、旱船、寸跷、高跷、滚灯等表演隆重喜庆而又充满地方特色,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春的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