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未出,年味仍在,河北石家庄已涌动起求职与招工春潮。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务工者返城寻觅新机,在这供需对接的重要节点,石家庄依托线下“大市场”与线上“云平台”打造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帮助务工人员“家门口”求职就业。

  走进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格外醒目:实时滚动的岗位信息、动态更新的求职者数据、用工需求的区域热力图……“这是石家庄就业服务的神经中枢,石家庄灵活就业云平台会自主分析求职者的技能、意向等信息,并与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匹配,实现从‘人找工作’到‘工作找人’。”石家庄市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办公室主任李清开说。


  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直播带岗服务。新华社记者田策 摄

  前不久,石家庄桥西区居民姚杰便通过云平台匹配到一份安保工作,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过去找工作主要靠熟人介绍,或蹲在零工市场等活儿。现在动动手指,岗位自己‘找上门’。”姚杰熟练地向记者展示如何“居家找活”:打开手机云平台小程序,完善信息后即可查看实时更新的岗位。

  石家庄灵活就业云平台的运营单位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用工规范,云平台还提供电子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监管、劳动仲裁咨询等“全链条”服务。

  “企业和求职者的风险都降低了,提升了招工效率,这是双赢。”河北鑫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人力综合部副经理敦立卓说,春节后安全管理员、维修工等岗位用工缺口大,公司在云平台发布需求后,匹配效率高,当天就收到多份简历,人员现已全部到岗。


  2月6日,在石家庄市元氏县东张乡“春风送岗到乡村”招聘活动现场,求职者查看招聘信息。(梁子栋 摄)

  石家庄依托云平台实现求职者与岗位精准匹配的同时,还引入直播形式,实时、公开地传递岗位信息,提升信息触达率。

  “家人们看过来!这家公司急招风力发电运维技术员,月薪6000元起,不限专业!”正月初八,春节后复工第一天,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的直播间里,主播刘星雨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岗位。直播画面右下角同步展示企业信息、薪资待遇、报名链接。

  “直播带岗不只是‘喊麦’,还得教求职者避坑。”刘星雨告诉记者,除了传递岗位信息,团队还会穿插讲解劳动合同签订、防骗指南等实用知识。一年多来,直播间累计帮助3000余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求职意向。


  灵寿县灵活就业市场的工作人员为求职者讲解就业信息。(梁子栋 摄)

  线上,数字赋能让就业服务更加精准。线下,基层站点让就业服务更加便捷。自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试点城市以来,石家庄依托乡镇、村庄、社区、驻石高校等建设灵活就业服务站,建成1230个灵活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正在逐步形成。

  灵活就业服务站均配备了智能岗位检索终端,并安排专人提供代办服务,缓解了部分求职者“触网难”问题。今年1月份,石家庄市灵寿县狗台乡的村民尹艳丽在当地就业市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厨师工作。“不会用手机也不怕,服务站有人手把手教。”她笑着说,从寻求帮助到找到工作只用了一天时间。

  从“奔波找活”到“指尖择业”,从“信息孤岛”到“数据互联”,精准便捷的就业服务让“15分钟”不只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成为一把衡量城市温度的标尺。春节后的招工热潮中,这份“家门口”的温暖,正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拥抱幸福。(记者巩志宏、田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