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作为苏联的第二任领导人,其历史地位充满了争议。有人指责他对于资产阶级法权的忽视为后来的复辟埋下了种子;有人则认为他本身就带有修正主义倾向。

在社会主义初期,无产阶级并不完全自觉,需要先锋队领导国家,逐步唤醒群众的阶级意识。斯大林所带领的先锋队就是起的这个作用。


斯大林在其执政期间,成功地在农业上实现了集体化,在工业上推行了国有化,建立了无产阶级的计划经济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让无产阶级能够发挥自身的力量改造自然、建设国家,还通过一系列现实活动(如斯达汉诺夫运动)证明了无产阶级正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生产关系上面来看,这种做法离修正是很远的。实在没办法把修正的帽子扣在他头上。

尽管如此,斯大林并非完人,他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从单一的事件上判断是否有修正倾向,要看整体行为。

他尤其有一句话,在我们中国最有名:胜利者不受谴责。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团首次访问苏联,在克林姆林宫当两个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时,主席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

不等主席讲完,斯大林立即插话:“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斯大林的这句话使毛主席没有把内心的话讲出来。

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沉痛的苦难,与之相对的,物质的资源远远弥补不了“老子党”对中国革命的伤痛。


井冈山时期,被共产国际带来的假 “圣旨”开除了党籍,后来在江西受到左倾分子共产国际钦差的打击排挤,落入人生的低谷。长征过草地,“共产国际副团长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主席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

斯大林自诩为胜利者,但事实是,他给苏联乃至中国革命带来的伤害远超过了他的贡献。他用一句“胜利者不受谴责”就想把一切过错一笔勾销,这种态度暴露了他最大的问题所在。

什么叫继续革命?真正的革命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就结束。恰恰相反,正因为取得了胜利,才更需要警惕和防止旧势力的复辟,保持革命的精神和动力。胜利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意味着斗争就此停止。如果认为胜利就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那就是对革命本质的误解。

毛主席越是在胜利的时候,就越是警惕和警醒,一把枪对着自己,一把枪对着敌人,这叫自我革命:


斯大林虽然意识到了党内出现了走资派的问题,但他错误地将这一切归咎于外部资产阶级的影响,而不是深入探究内部制度性的问题——即资产阶级法权的本质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它。结果,他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动用国家机器来清除所谓的“内部不同声音”。

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因为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沉醉在自己作为“胜利者”的光环中无法自拔。他拒绝承认官僚阶层已经腐化这一现实,对于那些突然站在他对立面的人感到困惑不解。“这些人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我的敌人?”他不明白,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只有外部的资本主义,而是包括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内部腐败和特权阶层,也就是修正主义路线。

实际上,胜利并不属于某一个领袖或先锋队,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如果革命只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统治阶级,那么这个革命本身就是失败的。从这一点来看,斯大林并不是什么胜利者,而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放任制度性的腐败蔓延,最终毒害了整个苏联社会的基础。

斯大林的所谓胜利不过是昙花一现,他的失误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依赖经验,而不是发展理论,导致了修正主义苏联的大厦将倾。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短期的政治成就来评判一个领导人的成功与否,而应该看他们是否真正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斯大林无疑是一个巨大失败者,他的倒塌充满了警示。

他从主观上确实没有修正主义的倾向,但是他的所做所为,所有一切,都把苏联推向了修正主义的道路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