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下)
(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政治运动
国际始终把揭露和反对统治阶级的侵略政策、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作为争取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积极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1866年日内瓦大会把"消除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和复兴民主独立的波兰"问题列入大会议程,并通过相应的决议,正式表明了第一国际坚决支持波兰民族独立的原则立场。1867年1月,总委员会与伦敦的波兰流亡者一起举行纪念1863年波兰起义四周年群众大会,马克思和埃卡留斯在会上发言。大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没有波兰的独立,欧洲的自由就不能确立。
186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访问巴黎之际,巴黎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反对沙皇、声援波兰人民的示威游行,高呼"波兰万岁"的口号。国际总委员会高度赞扬了巴黎人民的这一正义行动。
19世纪60年代,爱尔兰芬尼亚党领导发动了爱尔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这一震撼当时英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是英国工人阶级和第一国际所面临的必须正确对待的重大问题。国际总委员会举行群众集会声援爱尔兰人民的斗争,抗议英国政府的暴行。马克思和总委员会通过各种方式揭露爱尔兰问题的真相,号召各国工人支持爱尔兰人民的斗争,并特别注意教育英国工人群众,使他们认识到:"姑且不谈国际上的公道,英国工人阶级解放的先决条件是把现存的强制的合并,即对爱尔兰的奴役,变为平等自由的联盟——如果这是可能的话,或者完全分离——如果这是必要的话。"这样就使英国工人群众了解到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对英国工人运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当时"国际的任务就是到处把英国和爱尔兰的冲突提到首要地位,到处都公开站在爱尔兰方面"。
国际总委员会密切关注各国人民群众的政治斗争。它对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其倡议和参与下,1865年2月在伦敦成立了改革同盟。同盟提出国内所有男性成年居民都应有选举权的要求。国际还十分关心德国民族统一运动,支持法国人民反对波拿巴专制统治的斗争,支持美国北部民主力量反对南部奴隶制的斗争,支持国际比利时支部为争取人民的一般民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总之,国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贯彻了协会章程的精神,使第一国际不仅成为国际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且成为支持各国争取彻底解放的政治运动的战斗司令部。
(3)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蒲鲁东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产生在法国,50-60年代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蒲鲁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主张建立以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互助制"的"自由社会,竭力维护私有制;宣扬改良,主张通过建立"交换银行"来实现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宣扬无政府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反对组织政党。
早在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从理论上对蒲鲁东主义进行了批判。蒲鲁东于1865年1月逝世后,托伦和弗里布尔等人顽固坚持蒲鲁东主义的信条,妄图将其改良主义的路线强加给国际。因此,在国际内部展开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尖锐斗争。斗争主要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的:关于支援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主要是如何对待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道路问题;关于消灭私有制问题。消灭还是保留私有制是关系到工人运动最终目标的重大问题。1867年9月国际的洛桑大会第一次进行了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讨论。蒲鲁东主义者竭力反对实行公有制的原则,主张维护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瑞士代表库勒里说:"我是自由的拥护者,因而也就是私有制的拥护者。"比利时代表德.巴普主张把土地交给集体所有。大会争论激烈,未能形成决议。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在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小农经济的破产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能保留小农所有制,只有实行土地公有制才能使农民获得解放,使农业得到发展。
1868年7月的布鲁塞尔大会继续就所有制问题进行讨论。会上德.巴普提出对金属矿、煤矿、运河、铁路、电讯、森林和土地实行公有化的草案。蒲鲁东主义者认为这是对私有制空前未有的侵犯,是"粗暴的共产主义";托伦再次鼓吹土地个人所有制是"幸福和进步最主要的前提"。最后大会以绝大多数票通过了关于实行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决议。大会还通过了号召各国工人学习《资本论》的决议。1869年9月的巴塞尔大会再次讨论所有制的问题,结果只有4名蒲鲁东主义者坚持土地私有制的原则。大会最后就土地所有制问题通过了决议,指出:"社会有权废除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公共使用。"布鲁塞尔大会和巴塞尔大会的决议是对蒲鲁东主义的沉重打击,并促使蒲鲁东派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以瓦尔兰为首的左派蒲鲁东主义者,他们日益接近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领导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布鲁塞尔大会之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中的影响逐渐下降以至最后消失。
在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同时,马克思主义者还同工联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一斗争主要是在总委员会内部进行的,围绕的主要问题是工人运动的道路问题、英国选举改革问题和爱尔兰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英国工联领袖们反对争取普选权的政治斗争和主张只进行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的改良主义,批判了他们反对爱尔兰民族独立的殖民主义立场。马克思肯定了工人为提高工资而斗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不应夸大这种日常斗争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工人阶级必须在自己的旗帜上明确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马克思主义同工联主义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鉴于工联领袖奥哲尔的叛卖行为,1867年9月国际总委员会撤销奥哲尔的国际总委员会主席职务。
在第一国际后期(从1868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之后至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这段时间),国际内部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巴枯宁(1814-1876年),俄国人,曾先后侨居德国、瑞士和法国,是继蒲鲁东之后的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产生在瑞士、意大利等国并具有极大危害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流派。它反映的是流氓无产者(无业游民)的心理状态和要求。它不同于蒲鲁东主义和工联主义,是用"左"的革命词句掩盖起来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派别,因而有更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巴枯宁主义在政治上宣扬个人绝对自由,各阶级平等,反对一切国家,否认任何权威,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任何政治运动,主张以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在经济上主张"集产制"。巴枯宁认为,财产属于人们自愿组成的工业、农业组合,这种"组合"各自为政,不应受到任何自上而下的集中权力的限制。
巴枯宁主义对无产阶级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有极大的瓦解和破坏作用。1868年巴枯宁混入第一国际,并秘密保留了自己的宗派组织"社会主义民主同盟",进行了分裂国际的活动。于是在第一国际内部展开了反对巴枯宁主义及其分裂活动的尖锐斗争。
在1869年的巴塞尔大会上,巴枯宁建议把讨论废除继承权问题列入大会议程,企图以此打开缺口,以其无政府主义纲领代替国际的基本路线,从而控制国际,并提出把国际总委员会所在地由伦敦迁到日内瓦,以便完全控制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巴枯宁提出的废除继承权可以消灭私有制的谬论。会上通过了扩大总委员会权力的决议,并决定委员会仍设在伦敦,挫败了巴枯宁集团的篡权阴谋。
巴黎公社失败后,巴枯宁分子歪曲巴黎公社革命,从无政府主义立场出发,说巴黎公社"是对国家的勇敢的明显的否定";配合国际资产阶级向国际进攻,进行分裂和破坏国际的活动。他们借口总委员会没有按期发表公报,诽谤总委员会失职,反对总委员会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斗争,反对总委员会对英国各支部的直接领导,还以发展国际组织为名,在意大利、瑞士等国大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势力。
1870年1月,马克思代表总委员会写了致瑞士罗曼语区联合会委员会的通告信,3月间又写了《机密通知》,有力地驳斥了巴枯宁对总委员会的攻击并论述了总委员会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策略,揭露了巴枯宁的两面派手法和阴谋行径。1871年9月,总委员会在伦敦召开了国际的秘密代表会议,通过了工人阶级必须建立独立的政党、从事政治斗争的决议和组织问题的决议,痛击了巴枯宁集团的宗派分裂活动。会议还讨论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活动问题,并成立了专门调查委员会以调查巴枯宁集团的阴谋活动。1872年9月国际在海牙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审查了巴枯宁集团的分裂活动,并通过决议将这个集团的首恶分子巴枯宁和吉约姆开除出国际。海牙大会表明,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巴枯宁集团分裂国际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为了清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至1875年间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等著作,透彻地阐述了革命权威的作用和实质,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也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忽视工人的日常斗争而脱离群众,加上70年代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巴枯宁主义日渐衰落,最后彻底破产。巴枯宁于1876年死去,巴枯宁派也发生了分化。
3.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1)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1871年3月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不是国际直接发动的,但它却是"国际"的精神产儿。巴黎公社的行动与国际的宗旨及国际所要实现的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公社的事业得到了国际的坚决支持。第一国际总委员会高度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创举并给予了大力援助。
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巴黎革命形势的发展,并在斗争策略、军事技术和社会经济措施等方面给公社以中肯的指示。
在第一国际领导下,各国无产阶级不顾本国政府的阻挠和镇压,在舆论上声援巴黎公社。国际会员、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领袖倍倍尔在议会上发表赞扬公社革命的演说。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工人和群众举行声援公社的集会。数百名外国工人运动领袖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参加了巴黎公社的战斗。
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进行了大量工作,营救仍在法国的公社社员,协助他们解决逃到国外后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国际总委员会组织各国际支部捐款救济大量涌入英国的巴黎流亡者。
马克思恩格斯还痛斥了国际资产阶级诬蔑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策动的谎言,同时又公开宣布公社的事业就是第一国际的事业,并及时总结了公社革命的经验,阐述了公社革命的伟大意义,捍卫了公社事业的正义性。国际总委员会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积极向英国各报提供公社活动的真实材料,为公社作辩护,并揭露梯也尔政府的反革命暴行,维护了第一国际的声誉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
(2)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国际进行疯狂的迫害,加上巴枯宁派的分裂活动,国际已经很难进行正常活动,另外国际的组织形式也已不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1872年国际海牙大会后,国际总委员会的会址迁到纽约,事实上它已无法发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作用。1876年7月,总委员会在美国费城召开代表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告国际解散。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国际工人运动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欧美17个国家建立了支部;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团结和教育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并支持和领导他们进行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前进。在组织上,第一国际为各国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干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
第一国际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它在工人解放斗争史中是万古长青的"。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