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集市上的非遗体验摊位 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宿州的年味蕴含在历史之间。陈胜吴广起义地、楚汉相争古战场,隋炀帝下扬州的大运河……大抵是因为人人都听着这座皖北古城的故事长大,宿州人过新年总带着古朴的气息,仿佛不忍时代的车辙将前人的脚印完全覆盖。即便是离家多时的游子,在新春佳节之际踏上这片土地的一瞬,也会感受到那份不曾改变的宿州年味。

走在商业街上,热热闹闹的年货集市与儿时记忆并无异处。这是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宿州市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现场,各类集市摊位沿街有序排列。埇桥剪纸摊位上,挥动的剪刀剪出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宿州糖画摊位前,以勺为笔、以糖代墨,在铁板上快速勾勒出各种图案……

回忆起儿时岁月,过年时最期待的环节莫过于牵着父母的手,在年货集市上选一幅剪纸。小孩子好奇心强,总想自己上手尝试,往往得到的不是歪歪扭扭的“小兔子”,就是方方正正的“小老虎”。那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价值,但却清楚地知道,家乡的年味就藏在这里。而今,家乡的年货集市增添了更多文化味。为了让孩子们更易上手,剪纸上画出了虚线、糖画旁摆出了模具,再配上生动的讲解。这些孩子长大后,这其中的年味也会深深刻画在记忆中吧。

继续漫步前行,走到戏曲盔头制作体验摊位前。记得儿时常去的少年宫附近就有一个小型的戏曲活动中心,扒着被岁月抹掉了漆的木质窗框,透过玻璃能看到摆在架子上的戏曲盔头。过年时,市中心广场搭起戏台,戏曲盔头纷纷亮相,有时是泗州戏、有时是梆子戏,扮相不同但都很精彩。

后来,戏剧盔头制作技艺被列入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看地方戏的人越来越多,戏曲活动中心也搬了新家。戏曲盔头,见证了戏曲艺术的诞生、繁荣与辉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行走在年货集市间,任由熟悉的年味带领记忆来回穿梭,不知不觉街边的红灯笼已然亮起。“今晚休息一下,明天咱们就去皇藏峪吃正宗的蘑菇鸡。”一阵兴奋的声音打断了记者的遐想,是一对年轻的旅客匆匆走过,手里提着在隔壁摊位买的萧县羊肉汤礼盒。

春节是一场盛大的团圆宴,热闹的街头巷尾,抚平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宿州人,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新春佳节之际汇聚于此,总能找到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间烟火气。

2025年2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还是那抹乡愁烟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