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2月7日讯(记者 杨春娜 摄影报道)正月里的毓璜顶公园,锣鼓声与糖画香气交织升腾。太乙剑坛旁的糖画摊点前围着不少市民,张师傅手握铜勺,金黄的糖稀在青石板上游走如龙,转眼化成活灵活现的生肖糖画。“每天要做100多个,根本停不下来。”张师傅笑称,老手艺碰撞新玩法,糖画摊成了“流量担当”。
2025年毓璜顶庙会以“穿越六百年·庙会新相约”为主题,按照“非遗+现代,传统也时尚”的理念,着重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庙会正月初五开放,首日接待市民游客超过3万人次,截至正月初九,已接待市民游客8万人次。
好戏不断,老庙会有新魅力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毓璜顶庙会,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是名副其实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顶流。
最热闹的地方是太乙剑坛。铿锵的锣鼓声响起,海阳大秧歌上场,热烈欢快、质朴坦率的表演风格有深深的感染力,表演场地周围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
这方唱罢那方登台。“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独具特色的广西山歌在庙会亮相,广西小姐姐甜美的歌声引来现场大合唱。
庙会期间,毓璜顶公园三大场地2000余名演员轮番上阵,独具特色的广西山歌与“海阳大秧歌”“八卦鼓”等众多非遗、民俗表演、现代歌舞、民间艺术共同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这场延续600年的民俗盛会,焕发崭新魅力。
非遗作品“叫好又叫座”
闭着眼睛,剪刀飞舞,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蝴蝶剪纸出炉了。在毓璜顶公园瑶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栾淑娟现场剪纸获得一片赞叹。
“非遗‘叫好又叫座’,有很多市民和游客购买剪纸作品,很多孩子愿意学习剪纸。”栾淑娟说。
非遗元素在庙会上随处可见。吹糖人、糖画等摊点前总是有焦急等待的小朋友,莱州草编、棒槌花边等也迎来了众多消费者。记者从非遗展示和民间手工艺展览中感受到浓浓的新意,剪纸小夜灯、剪纸书签、立体糖画等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庙会引入烟台面塑、剪纸等20余项珍贵非遗项目,国礼锡镶壶制作技艺、胶东传统锔艺等10余项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展演,累计展示百位手艺传承人参与的莱州草编、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等国家级、省级静态非遗项目及民俗手工艺53项。
“人间烟火”点燃消费热情
非遗流量转化成了消费增量。中午时分,毓璜顶公园主路上一个挨一个的摊点前挤满了排队的顾客。
在糖葫芦摊点,老板忙着招待顾客。“每天都能卖几千元,很满意。”老板十分开心。
东北打糕摊点同样有不少人排队。“一天卖出去将近200盒,这几天天冷,要不生意更好。”老板乐呵呵地说。
现场画人物的摊点前排起长队,大缸烤肉的香气引得游客慷慨解囊,长沙臭豆腐、武汉热干面、烟台焖子等名小吃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记者从市城管局园林中心了解到,昨天有2.3万人次涌进毓璜顶庙会。巨大的人流量点燃了新春的消费热情。今年260家摊点入驻庙会,设置特殊人群“爱心摊位”12个。
烟台毓璜顶庙会因山顶有元朝末年的玉皇庙而得名,现在集节目演出、非遗项目展示、民间手工艺品展览、各地小吃、祈愿纳福为一体。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民俗盛宴,正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为城市消费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