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琴瑟和鸣,在工作上是合作伙伴,在生活上是最佳伴侣。二十多年来,他们一起钻研,一起创作,将满腔热血倾注到陶瓷技艺中,用一双双巧手演绎出非遗传承的动人故事。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许兆剑、谢晓琼夫妇。

  在忆艺坊工作室,许兆剑正与妻子谢晓琼商讨作品创作构思。他们想以蛇元素为主题,设计一款“巳巳如意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轻纺工匠、首席技师许兆剑说:“我设计的这款‘巳巳如意砚’,是在传统云纹砚的基础上,把蛇的身体跟汉字的形象做了结合,背面用隶书书写‘巳巳如意’四个字,取‘事事如意’谐音,寓意着大家能够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许兆剑受父辈影响,从小对陶瓷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传承和发扬陶瓷技艺,2004年,许兆剑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大学期间他遇到了志趣相投的谢晓琼。大学毕业后,两人成立工作室,投身陶瓷制作。然而,刚开始两人的陶艺之路并不顺利,由于没有经验,在烧制过程中屡屡碰壁。

  “刚开始我们做了一个月,做好放到窑里烧出来之后,一件成品都没有。我也有过心灰意冷,好在我爱人一直很支持我,给我打气。”许兆剑说。



  陶瓷制作工序极其复杂、考究,从选泥、筛泥、搅浆到醒泥、制胚……需要20多道工序。为了能呈现出一件完美的作品,许兆剑夫妻俩始终坚持手艺人的初心,对烧制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心打磨、精心雕琢,力求发挥到完美。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要保证工序的严谨性,比如选矿土的时候,必须要把杂质剔除干净,在炼泥的时候,要把泥粉碎到合适的细度。从作品的立意构图、到颜色的选择,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的进行沟通、打磨,才能够创作出相对满意的作品。”许兆剑说。

  很快,两人便成了陶瓷领域的行家里手。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拘泥于传统创作,而是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陶瓷技艺中,不断推陈出新,为陶瓷艺术赋予新的生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谢晓琼说:“我们的福禄系列作品,都是在青瓷的葫芦瓶上进行创作,体现了传统的‘福’和‘禄’的寓意,比较受大家的认可。”

  如今,许兆剑和谢晓琼相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黑陶制作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青州青瓷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更多人学到陶瓷制作技艺,他们还进学校、进社区,开办陶瓷体验课,手把手教学,推动传统陶瓷技艺薪火相传。

  二十载匠心不辍,点亮非遗之火。二十多年来,许兆剑、谢晓琼夫妇用匠心和坚守,在陶瓷艺术之路上深耕同行。一个个奇妙的构思,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记录着他们对陶艺的传承与热爱。

  “接下来我们准备走‘非遗+文旅+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打造集研学、手工艺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非遗综合体,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让非遗能够进入千家万户。”许兆剑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