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人们紧紧相连。今年的盘锦,春节期间更是热闹非凡,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人们在烟火气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广厦艺术街

文化大集里的年味与乡愁

在兴隆台区东部,辽河国际艺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厦艺术街,春节期间成为了城市的焦点。这里以“‘乡’约文化大集 遇见年味盘锦”为主题的迎新春活动以及正月初二到十五的新春“妙会”活动,将节日氛围感拉满。


广厦艺术街由14栋主体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平日里以培育文化创客、孵化文化企业为宗旨,助力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发展壮大。而在春节期间,它摇身一变,成为了欢乐的海洋。精心设置的文创大集、年货大集、书画大集、名优大集四大分会场,各具特色,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

走进文创大集,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融合了盘锦本地文化元素的创意好物,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富有艺术感的文化饰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创作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一位正在挑选文创产品的年轻游客兴奋地说:“这里的文创产品太有特色了,不仅可以作为纪念品,还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盘锦的文化。”

年货大集则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各类传统年货应有尽有,从香甜的糖果到寓意吉祥的春联,从新鲜的蔬果到特色的地方小吃,每一样都勾起人们对过去春节的美好回忆。一家人围在年货摊前,挑选着心仪的物品,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书画大集上,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挂满了展厅。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市民和游客送上新春的祝福。他们的作品或描绘盘锦的自然风光,或展现民俗风情, 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

名优大集汇聚了盘锦及周边地区的名优特产。从优质的农产品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代表着当地的品质与特色。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到心仪的商品,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

除了大集,各种精彩的表演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充满民俗喜庆的福禄寿财神巡游,接地气的东北秧歌表演,令人惊艳的变脸吐火表演,具有节日气氛的舞龙、舞狮、盒子灯等,将传统节日的喜悦氛围推向了高潮。一位韩姓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更愿意来这里体验盘锦年俗文化,感受不一样的年味。这里的活动很丰富,让我找回了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近年来,广厦艺术街将盘锦本地文化与现代商业运营模式有机融合,以文艺交流、非遗传承、地域民俗等体系为内核,以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元文旅休闲业态为支撑,以汇聚多元文化、撬动文旅消费为运营思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这个春节,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成为传承和弘扬盘锦文化的重要平台。

上口子高跷秧歌

火出圈的非遗魅力

在盘锦的春节文化中,被誉为“辽南一枝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口子高跷秧歌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正月初七初八,大洼区西安镇上口子高跷秧歌艺术团第二次应邀奔赴陕西省榆林市参加秧歌展演活动,在千里之外的陕北大地,绽放出独特的非遗魅力。


按照主办方安排,艺术团每天在榆林古城一街二街近5公里的路段上巡演4个多小时。队员们克服表演时间长、雪后等不利等因素,成功表演了“三节楼”“大飞轮”“小飞人”“架相”“翻跟头”“鲤鱼打挺”等传统招牌绝活。这些精彩的表演,让榆林市民和游客大开眼界。

上口子高跷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盘锦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融合了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元素,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上口子高跷秧歌艺术团的队员们,从小就开始学习高跷秧歌,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传承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在榆林的展演活动中,每天接待市民和游客近10万人次。高跷秧歌的精彩表演,将春节氛围感拉满,让榆林古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的打卡点。一位榆林当地的市民激动地说:“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高跷秧歌表演,真的太震撼了!这些演员太厉害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这次演出,不仅让上口子高跷秧歌火出圈,更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盘锦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辽河口渔家菜

舌尖上的地域文化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菜品——辽河口渔家菜。辽河入海口的地域优势,让这里的食材丰富多样,海鲜、河鲜应有尽有。辽河口渔家菜讲求即捕即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和营养,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干锅蒲笋、海蜇炖肉、盘锦一网鲜、河蟹豆腐等,都是辽河口渔家菜的代表菜品。这些菜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烹饪方式,深受食客喜爱。2020年,辽河口渔家菜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其美食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让辽河口渔家菜接续传承,盘锦辽河口渔家菜工坊已经培养了数万名传承技艺的餐饮人才。这些人才带着辽河口渔家菜的独特技艺,走向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美味。

如今,辽河口渔家菜不仅走出了盘锦,更走向了全国。在北京、沈阳、深圳等城市均有地道的辽河口渔家菜主题餐厅。一位在北京品尝辽河口渔家菜的王姓食客赞不绝口:“以前只知道盘锦有大米,没想到这里的渔家菜也这么好吃。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浓的地域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辽河口渔家菜,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盘锦地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盘锦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家乡的热爱,通过一道道美味佳肴,向世人讲述着盘锦的故事。

盘锦大米

香飘世界的地理标志

在盘锦的文化名片中,盘锦大米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张。它晶莹剔透,颗粒如珠,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五大特点而成为享誉全国的优质产品。今年的正月初九,央视一套和九套将同时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田园》,娓娓道来盘锦大米的前世今生。


盘锦大米的产地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水稻生产季节平均日照时间为1508小时,水稻生长期达175天。霜降后收割,营养成分更稳定,低温仓库储存稻谷,持续锁鲜,保证稻谷品质,现磨现售。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了盘锦大米的卓越品质。

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盘锦大米注册证明商标”;2007年,盘锦大米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2008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这些荣誉,是对盘锦大米品质的高度认可,也让它成为了盘锦的骄傲。

盘锦大米不仅是五色盘锦不可缺少的主色调,也成为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绚丽篇章之一。它以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家庭餐桌还是高档餐厅,盘锦大米都备受青睐。

一位来自南方的游客在品尝了盘锦大米后,感慨地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大米,煮出来的米饭香气扑鼻,口感软糯。真的让人对盘锦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

在这个春节,盘锦以其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厦艺术街的文化大集、上口子高跷秧歌的精彩表演、辽河口渔家菜的独特风味、盘锦大米的香飘四溢,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文化画卷。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盘锦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继续书写盘锦的文化传奇,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监制丨李 磊

责编丨孙 超

编辑丨王忠超

来源丨盘锦发布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