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文化资源匮乏的困境中起步,到逐步铸造起坚实的文化根基,再到如今绽放出绚烂的文化之花,“书香观音寺”从一个愿景,逐渐成长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渗透到居民生活的角角落落。
萌芽破土:文化种子缘何种下?
观音寺街道成立之初,社区活动室的书籍寥寥无几,居民日常休闲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单一。街道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后,决心以文化为突破口,重塑社区活力,就此播下“书香观音寺”的种子。
为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观音寺街道克服困难,整合各方资源,很快,社区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应运而生;开阔平坦的文化广场又见体育公园、别具特色的室内文化活动空间——观音寺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24小时阅读空间成为居民文化活动的好去处;同时,街道还建设了具有辖区特色的“又见”系列文化空间——又见书院、又见书社,在此基础上,街道积极整合资源,在辖区内构建起便捷的阅读网络,通过合理布局阅读网点,优化居民的阅读体验,让居民能够轻松借阅书籍、参与阅读活动。这些举措共同为居民构筑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阵地。
书香深耕:文化幼苗如何挺秀?
文化的蓬勃发展,需要持续且多元的养分滋养。读书会、非遗剪纸、文艺演出、朗诵、少儿图书跳蚤市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悄然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书香观音寺”系列阅读活动,如同一条绚丽多彩的丝带,紧密串联起居民的精神世界。每至二十四节气节点,居民们身着古装,吟诵经典诗词,在悠扬顿挫的韵律中,深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每到假期,亲子共读活动为家庭增添了温馨的氛围。家长与孩子一同沉浸在绘本故事的奇幻世界里,他们携手探索书中的奥秘。在共读过程中,亲子关系愈发亲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也悄然生根。
除了阅读活动,文艺演出同样为“书香观音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蔚然大观・音传万家”群众性文化展演是居民们展示才艺的绚丽舞台。舞台上,歌声婉转悠扬,舞蹈灵动优美,小品相声诙谐幽默,引得台下观众欢笑与掌声不断。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的文艺演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丰富业余生活。
全民阅读与“又见众藏”图书漂流活动则让知识在居民之间流动起来。每一次书籍的流转,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此外,观音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又见书社和又见书院,全年不间断地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从专业的文学讲座,到轻松的读书分享会,再到充满创意的主题阅读活动,为读书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硕果累累:文化繁花因何飘香?
历经十五年的精心培育,观音寺街道的文化之花绽放得绚烂夺目。如今,这里拥有46支文艺队伍,涵盖了舞蹈、书法、美术、戏剧、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舞蹈队用优美的舞姿展现生活的美好;书法队伍用笔墨书写人生的诗意;美术队伍用色彩描绘世界的绚丽;戏剧队用表演演绎人间的百态……每一支队伍都充满活力,成为了社区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2024年4月,观音寺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为街道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专业组织的成立,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街道整合辖区资源,结合“国门首站观音寺”微信公众号,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摄影展,让居民们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展示观音寺街道的独特魅力。
观音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步伐,观音寺街道将继续秉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初心,全方位深化文化建设工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让“书香观音寺”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将积极推动文化与体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观音寺街道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