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苏红军像往常一样开启了他的晨练时光。2月4日,在送走又一批客人后,作为“小院日记” 民宿的主理人苏红军终于有了片刻闲暇,他来到院子里,精心修剪着花草。这是他扎根华漕镇赵家村的第四个年头。
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去往美丽乡村“租个小院过新年”。苏红军经营的小院日记在这个春节“一房难求”。
春节满房
乡村年味引客来
“春节七天,八个房间全部订满!” 苏红军一边说一边给自己磨了一杯咖啡。然后走到大玻璃窗前坐下,看着窗外绿植摇曳生姿,颇有一番都市山居的感觉。
春节那会,住客们都围坐在一起,又是唱歌又是玩游戏,煮着茶、包着饺子,热热闹闹地感受着乡村浓浓的年味。“像我家除夕当天预约的客人,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就下单预订我们春节的住宿。民宿包栋过年性价比高,一栋只需4000元左右。来的客人大多是上海本地及周边城市的,还有人专门从莘庄赶来,就为了在这儿过个不一样的年。”苏红军介绍。
“小院日记”所在的赵家村只有他们一家民宿,没有城市里的车水马龙,也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宁静的乡村风光,吸引了不少想远离都市纷扰的人。来自杭州的李女士一家便是其中之一,她回忆道:“一走进这儿,城市里的嘈杂瞬间消失,清新的空气,充满农家气息的小院,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心给留住了。”
记者采访苏红军时,他正在清洗从菜地里摘来的青菜,准备为住客们做一顿丰盛的午饭。“我们民宿的客人,就是来感受这种农村的质朴自然,这锅排骨汤,我熬了将近三个小时。”苏红军说,民宿的蔬菜都是自己种植,客人吃的不仅是新鲜,更是“自己种”的那份踏实。
从时尚圈到田园间
老民房重焕新生
“70后”的新上海人苏红军,在上海华漕已经生活了三十余载。他曾经在时尚行业摸爬滚打,当过20年的国内高端女装上海地区负责人,然而,四年前,他偶然踏入赵家村,白墙黑瓦的老宅、蜿蜒的苏州河道,击中了他内心深处对这种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那时候我就在想,人生的下半场该换个活法了。”他笑着回忆,随即辞去稳定的工作,跑到闵行的乡村里租了3幢老民房,自己从零开始设计、打造一座“小院日记”。
当同行们忙着在时装周抢订单时,他戴着草帽蹲在工地,和泥瓦匠研究怎么保留老宅的气口。有一次,他偶然淘到一扇古朴的老木门,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创意:将这扇老木门改造成一张独特的桌子。于是,他拿起工具,切割、打磨成一张纹理独特的桌子。苏红军笑着说:“找工人做,总觉得少了那份原汁原味的感觉,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城里人总说诗与远方,真正的诗意在田间地头。苏红军把时尚理念融入乡村美学:原木色的大门,朱红窗棂与黛瓦相映成趣,屋舍错落有致,独立的造景花园里,鸟鸣阵阵。改造后的八间客房,每间都藏着设计密码——竹编灯罩透出的暖光、土布床品上的苏绣绲边。面对越来越多的住宿需求,苏红军透露第五期民宿正在策划中。
在苏红军看来,“小院日记”不仅是一家民宿,更是他人生的新探索。从过去那个在市区忙碌奔波的时尚达人,到如今享受乡村慢生活的民宿老板,他的生活节奏发生了转变。起初,他确实有些不适应,但渐渐地,他与当地朴实善良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多元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民宿火爆的背后,是赵家村“美丽经济”的崛起。作为“苏州河第一村”,这里已形成王圻故里展陈馆、前湾角森林营地、呦呦森林亲子乐园等文旅矩阵,还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苏红军与村委联手打造“吃住玩一体化”服务:客人可体验野炊篝火、帐篷露营,或在新建的乡村电影院观影。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情怀,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苏红军透露,在经营过程中,苏红军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拓展乡村产业。半年前,他与伙伴在鹿鸣影苑旁开设集装箱咖啡店“零林灵咖啡馆”,丰富了乡村业态。
如今,这群“美丽合伙人”计划在民宿周边建设游乐场,增设蹦床、卡丁车、特色烧烤区等,为客人打造全方位的休闲放松空间。同时,针对赵家村周边游玩设施不完善、村口到民宿距离较远等问题,也有了应对方案:停车场建成后将配备短驳车,方便客人出行。
四年来,他一心扑在民宿的经营上,面对诸多质疑和困难,他从未动摇过。“很多人都说,在乡村开民宿太难了。但我就想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一回,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如今,“小院日记”不仅有了回头客,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赵家村的乡情魅力。赵家村党总支书记马明表示,村里正探索灵活用地政策,为民宿、农耕、亲子等产业腾挪空间,“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这里装的不是客房,也是另一种可能的人生。” 苏红军站在新规划的第五期民宿工地上,身后是摇曳的竹林。他说,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开发新内容,“小院日记”在助力美丽乡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能越走越远……
记者:毛海萍
初审:方佳璐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