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让笔者苦苦追寻10年的军用越野四驱“面包车”,在2022年早些时候完成了实拍并随即对一种应用中型空降战车(这一车型描述由研发单位给出),且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技术状态,展开研读和判定,并通过溯源以佐证其研发与制造单位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款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导研发,武汉凌云厂制造的军用越野四驱“面包车”-空投型牵引车(这一车型描述为制造厂商给出),其配置的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不仅带有明显的传承,还有着对后续军用轮式装备遂行更多战斗任务、所需要的相关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备注:本文涉及的车型、配置以及售价,以厂家发布信息为准
一、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4x2)后驱动与悬架技术状态:
在2013年早些时候,笔者原创发布《深度剖析解放军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一文,主要对这款轮式装备的原型车的动力、悬架和车桥技术状态,进行研读和判定。
这台伞兵突击车原型车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发,动力系统由北京内燃机厂制造的BN492QB汽油发动机。和一套4MT变速器后横置串联,并创新般的研发并匹配了一套扭矩转换器。
上图为后部横置动力总成,后独立悬架技术状态特写。
黄色箭头:后横置的发动机和变速器输出扭矩的路径
蓝色箭头:一组扭矩转换器将扭矩反向分配至后驱动桥差速器
红色箭头:差速器通过传动半轴将扭矩输出至轮端
十分奇特的布局,为的是将动力、传动和驱动系统前部后横置,已达成节约空间目的,让整车自重更轻,已获得空运和空投战术能力。
笔者实拍的这几乎可以确认是唯一一台的伞兵空降战车原型车不具备4x4驱动能力,只能以后轮驱动行驶。后减震系统也只是采用油压减震芯体(蓝色箭头)与螺旋弹簧(黄色箭头)以及限位块(红色箭头),来抵消空投落地时产生的震动,并满足高机动行驶的车身姿态控制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1),这款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验证和标定后,在武汉凌云工厂顺利量产并进行了多项改进。由于拍摄的这台原型车的后部动力系统、后车桥以及后悬架被钢制护板包裹,没有最终确认技术状态。
二、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车(4x4)后驱动与悬架技术状态:
在2020年晚些时候,笔者原创发布《深度:研判解放军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之技战术影响》一文,主要对这款轮式装备的量产车的动力、悬架和车桥技术状态,进行研读和判定。
这台退役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从诸多技术状态看,是早期的量产车型,而不是后期对动力系统进行更换(北内495汽油机更换为某型柴油机)的版本。
不过这款量产车采用了原型车所没有的带有高低速比档的全时四驱系统,并且可以清晰的研判一种应用轻型空降战车,且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
上图为后部全时四驱系统分动器,后独立悬架技术状态特写。
红色区域:全时四驱系统分动器
红色箭头:至前转向驱动桥的传动轴
蓝色箭头:加强车身的管架
黄色箭头:用于将后断开式驱动桥与车身焊接固定的斜置臂
这台量产车的后部没有设定下护板,可以清晰的看见这一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技术状态。
从量产车后部向前观察,用于后断开式驱动桥的斜置臂(黄色箭头),可以看做是将A型下摆臂尺寸放大、设定姿态进行改变的设定,并有效的增加了后悬架的行程,有助于提升车辆通过性。
需要注意的是(2),斜置臂由方形钢管构成,在强度和轻量化进行折中;螺旋弹簧(蓝色箭头)的通过增加卷绕匝数而提升车辆空投落地时,对载具的缓冲能力,间接提升车辆通过性。
三、空投型牵引车量产车(4x4)后驱动与悬架技术状态:
2022年早些时候,凭借对这款军用越野四驱“面包车”的实拍素材,笔者刊发《研判一款军用越野四驱“面包车”技战术状态:品牌型号篇》一文。
单从这款空投型牵引车的动力、传动以及驱动技术状态看,在武汉凌云厂结合了当时湖北与陕西几家车厂的成熟分系统同时,开发出承载能力更强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
空投型牵引车采用,动力系统前纵置与手动变速器刚性串联,输出的扭矩通过1组中传动轴至分动器,再通过前后传动轴将扭矩分配至前转向驱动桥和后驱动桥,这一最常规的分时四驱系统设定。
然而,为了达成空投\空降和牵引的战术需求,就必须对车身轻量化和强度,进行全面拉高。
上图为这款军用越野四驱“面包车-空投型牵引车所使用,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技术状态特写。
红色箭头:连接梯形车架和后转向节的斜置臂
蓝色箭头:焊接在梯形车架的锚点,用螺栓与斜置臂关联
白色箭头:用于斜置臂和梯形车架锚点的螺栓
显然,空投型牵引车使用的这一构型独特的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通过横向焊接3组方形钢管进行了结构加强。之所以没有采用整体焊接策略,则是出于整车载具端轻量化需求。至于绿色箭头和黄色箭头所指的功能性分系统,将会在后续内容阐述。
需要注意的是(3),这种斜置臂与断开式驱动桥组合,可以有效避免多连杆与整体桥组合,所带来的有效行程过小,导致的整车通过性不足问题。然而,为了应对空运\空投所带来的车端冲击过大,就要使用更搞笑的减震系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从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的4x2原型车+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至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的4x4量产车+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加强减震系统,再到K型空投型牵引车斜置臂式后断开驱动桥+强化减震系统,从研发和制造都传承有序和创新发展。
奈何,在整个2000-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不能满足,这类空投空降轮式装备的所需要强大的悬架和减震系统的自行研发和量产需求。因而,也只能通过过去40年的自研技术积累,20年的引进技术的发展,才得以折中似的小批量制造一系列特型车。
2010年之前的中国汽车工业以及一大批配套企业构成的产业链,实在太难了。在2024年珠海航展出现的一大批轮式装备,所应用的一系列的全新车桥技术,更从侧面印证了空投型牵引车的快速出现与退出的深层原因。
未完待续。。。
文/图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编辑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