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打工年又开始了,你的通勤方式迭代了吗?
乘坐公共交通上班的,一般是又穷又忙的真牛马;自己开车上班的,可能决心躺平才如此无惧堵车迟到;走路上班的,早已在老家上岸;骑自行车上班的是最大赢家:健康、自律、环保、时尚,大概率还有钱。
因为自行车越来越贵,贵的自行车更是越来越贵。
2020年以来,骑行成为热潮,带动产业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上半年,国内轻工业的19个主要行业中,自行车行业增速超过30%,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2022年,疫情影响下的自行车行业整体利润依然同比增长15%,高于轻工业平均水平。
产量销量高,价格也高。以自行车中最热门的公路自行车为例,入门款通常1万元起跳,顶级款则轻松突破20万,堪比小米SU7。
问题来了。一辆人力驱动、基本无法载货、最高时速不过百的自行车,凭什么这么贵?价格里有多少干货、多少水分?
价格里的干货
五位数甚至六位数买来的自行车,价格里相当一部分的确花得掷地有声。
车架:最实感的花销
视觉上,车架占了自行车的主体;售价里,车架也占了大头。
普通的自行车车架,求的是结实耐用,高端自行车不仅要结实耐用,还要重量轻。要知道当车手以速度、精准度为目标时,自行车每减少一克重量都至关重要,最好能轻到用一根手指就能提起。
高端公路车的车架通常采用强度高、重量轻的碳纤维制成。碳纤维本身就比铝、钢等平价车架材料贵,为了追求极致的轻量化,一些公路车的管材、车轮,也都要用到碳纤维——单价高、用量大,你说这个车贵不贵?
以后看到这种照片就知道了,这是在炫富丨图虫创意
研发和测试:看不见,但很重要
我们花几万块买辆自行车,买的是眼前的车,还买了研发车的服务。
像做手机一样,自行车制造商也要推陈出新。看到某新款自行车刚性和耐用性特别好,空气动力学性能卓越,你就得知道制造商又在材料研发、模具制造、人力成本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还用了几个月时间做测试。
举个例子,要优化自行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要用到计算流体力学建模和风洞实验,并开发诸如全内部电缆布线等前沿技术,花掉的大量资金都得通过推高售价才能收回来。
风洞实验需要用到专业的实验室丨youtube/Aero Coach
车手在风洞的人造风中原地骑行,研究人员则在此时搜集相关数据丨youtube/NorCal Cycling
定制需求:你说值就值
高端自行车是可以定制的,从轮组套件、把带、车架颜色、涂装、尺寸等等,都可以通过多付钱来实现个性化。要个性化,车就没法都走工厂流水线了,大部分制造过程都需要手工完成,所以定制价格不便宜。
但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定制多出来的价格确实买到了干货。
除了颜色定制外,你还可以选择心仪的组件丨trekbikes.com
价格里的“糊货”
在干货和水分之间,存在一个半干半水的灰色地带,我们姑且称之为“糊货”,其中代表是自行车配件。
现在市面上95%的高端公路车都用的Shimano或SRAM等顶级品牌的传动系统。这些配件的确很好用:设计轻量化、性能精度高、材料优质。他们还有众多专利技术,比如能快速精准换挡的电子变速系统、集成了传感器和功率计的传动系统(以精准监测骑行数据)等。
对于骑行发烧友来说,高端配件提升了骑行体验、保障了特殊骑行环境下的安全、在竞赛中还有助于拿名次,这钱花得值。
但另一方面,这些配件品牌在全球自行车工业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有时候价格虚高,动不动涨价10%,都快变成一种理财产品了,这算是配件价格中的一些水分。
价格里的水分
正式进入扎心环节了。
小众市场难逃的痛
自行车行业,本质上还是个相对小众的市场。就像汉服、lo裙总比优衣库贵一样,自行车也很难像汽车一样,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和售价。
小众市场的另一个痛,在于配件供应商少且分散。制造自行车的传动系统、车架材料、轮组等,往往依赖少数几个供应商,他们出了啥问题就会拉低生产效率,进而提升最终售价。
奢侈品级别的溢价
猜猜自行车的毛利有多少?
你很可能保守了。根据美国国家自行车经销商协会(National Bicycle Dealers Association)2024年的数据,自行车相关商品的毛利率高达49.7%,骑行服等周边商品的毛利也有43%——通常高端产品乃至奢侈品的毛利率才会达到40%。
同样是10万左右的价格,自行车和手包放在一起倒突然显得物超所值了丨淘宝店铺
这样高的毛利,也和小众市场的特性有关。没有恐怖的价格战,小众市场普遍采用高价策略,增强了品牌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而忠实的粉丝群体也乐意为独特性、稀缺性、高端自行车带来的社交属性买单。
自行车的高价中,也包括了延长保修、专业客户支持等增值服务——虽然你不一定用得上、用得多,但这笔钱已经算在价格里了。
营销也要钱啊!
品牌为了声誉和品牌价值,也是要花很多钱的,比如国际自行车联盟注册费、职业车队赞助费、与顶级车手的签约费……
这些营销成本为自行车产品增加了厚厚的社交属性,也推动了价格攀升——对于有社交需求的消费者来说物有所值,对于只看重自行车实用性的人来说,有一部分钱就花得不太值当。
月薪五千,怎么骑自行车
如果你就是休闲骑/短距离通勤骑,听我的,两三千的铝制自行车,或者三五百的钢制自行车就足够用了。要是用的频次很少,骑共享单车就行,虽然它也越来越贵,但我们毕竟用得少嘛!
但如果你符合下列情况,就有必要买质量更高的自行车了:
计划将骑行作为长期爱好;
喜欢骑很快、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
业余运动员,偶尔会参赛;
有足够预算的骑行发烧友。
从省钱角度说,这些人群选购百元级的自行车短期内确实省钱了,但他们骑得多、骑得久,长期来看修车和换零件的支出可不少,算下来还不如一开始就多掏点钱买质量更好的车。
共享单车本身不贵,但长期维护成本高,因此使用费越来越贵(今天才注意到收费分工作日和休息日)丨哈罗骑行、青桔骑行、美团单车
从骑行体验来看,相较于更平价的自行车,符合自身需求、量身定制的自行车可以提升长距离骑行中的“人车契合度”,让人骑得更快、更舒服、更安全,也让人更爱骑车。
图丨giphy
综合性价比,月薪五千也想骑好车,可以考虑买二手的——但一定要带上骑行老手帮你掌掌眼,旧车上的磨损和潜在裂痕真的很难被发现。
作者:索菲亚
编辑:李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