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棚安装好啦,大家这两天就可以把车停进去了。”朱泾镇珠溪苑小区的居民在收到电动车棚安装完成的消息后,十分欢欣。
该车棚从计划到落成历时小半年,由“急难愁盼”转为“皆大欢喜”,这不仅得益于居委会的跨前服务,更得益于朱泾镇“五小工作法”的应用。
“160分之1”的矛盾亦要解决
“安装车棚我坚决反对,如果一定要装,别怪我‘敲’掉。”回忆去年7月初,为电动车棚安装一事走访到老金家时的一幕,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茜仍记忆犹新。
珠溪苑是一个只有160户的小型社区,在整个征询过程中,只有1户反对。大比例的通过率也说明了业主对电动车棚落成的期盼。
调解专班上门为老金做思想工作
居民老金居住在车棚选址区域附近,最开始方案征询时,老金仅是抵触,不愿提及原因。为了破冰,居委会与信访专员、社区民警等组建调解专班以唠家常的方式多次上门,几番沟通后,老金终于道出其中缘由。
原来,老金居住地周围已有一个快递柜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因为大件垃圾暂存区的门不能关闭,风大了门就会“咣当咣当”响,加上快递柜的取件声,给老金入睡造成很大困扰,心中诸多不快成了老金此次反对的主因。
听了老金叙述后,徐茜连着三晚到珠溪苑小区走访,确认了老金所说的情况客观存在。为尽快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居委会把这个议题提上了“解铃人”调解服务一事一议座谈会,在大家集思广益下,很快得到解决方案,一是给破损的垃圾箱房装上围栏和插销,二是给快递柜靠居民楼一侧装上隔音栏。两件烦心事陆续得到解决,老金的态度也松动了。
给破损的垃圾箱房装上了围栏和插销
前段时间,老金主动与徐茜打去电话,同意电动车棚安装。“如果以少数服从多数启动建设,老金的积怨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今后对社区工作会越发抵触。”徐茜说,“大部分居民都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拿出真心去解决问题,居民一定会看在眼里。”
近年来,朱泾镇不断加快“家门口”的信访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成立小队伍、建立小阵地、解决小问题、安抚小情绪、巧做小事情”为抓手,把坐在办公室办信访变成主动上门送服务,切实把点滴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五小工作法”突出的就是从“小”字出发,要求各村居委发扬“小板凳”精神,走到群众中去,收集民情民意,注重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把可能引发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小孩哥”“小孩姐”都是“宝藏”调解员
去年年末,一连三起“12345”工单接踵而至。原来是新华书店改造后,将仓库门前的一处空地围了起来,并安装了电子起落杆,一时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同时,新店转型后新增了餐饮业务,看着突然冒出来的烟囱,居民们担心后续会有油烟问题。
新华书店停车问题协调会
临源居委会信访窗口在接单后立即行动,邀请居民代表、新华书店负责人、朱泾镇城管中队以及社区民警面对面座谈。当晚,各方如约而至。作为全场最小的居民代表,“童”邻人青少年议事会成员魏子涵也跟着其楼组长母亲全程参与。
“童”邻人青少年议事会
在会议中,大家了解到,目前围挡区域确实为商户的自用区域,因书店业态升级后客流量提升,故对停车区域也进行重新规划。此外,烟囱为消防设施(强排风),并非油烟排放口。
积分兑换共享停车位区域
会上还一致通过以志愿服务换共享停车位的方案。此次会议解开了居民的心结,会后,魏子涵主动认领宣传员的任务,与妈妈一起向周边的居民展开宣传,鼓励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志愿者积分兑换共享停车位。
在临源居民区,借助“童”邻人青少年议事会,通过小手牵大手,聚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中青年居民,让他们从社区事务的旁观者,悄然变成社区治理的宣传员、议事员、调解员。
而这只是朱泾镇打造“一社区一品牌调解室”的缩影,现在在朱泾各社区的调解室里,不仅有司法、法庭、公安等人员,更有“小孩哥”“小孩姐”“老娘舅”“老舅妈”等居民群体参与其中。人员、阵地、服务的前移推动了“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的构建,也让信访“起始站”在一步步跨前服务中转变为信访“终点站”。
通讯员:殷洁如
编辑:冯生丹
责编:程佳域、陆辰丽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