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间,社区为老服务一直坚持运行,为了让更多老人在新年了解为老服务政策,五里桥街道在节后上班首日将服务政策送到老人们的手中,以“主动推+邻里荐+上门讲+阵地宣”的方式多维度探索养老领域“服务找人、政策找人”,力求打破养老资源“信息壁垒”,畅通养老政策、服务触达的最后“一百米”,让养老服务信息获取便捷可及。


专业队伍,政策服务“主动推”

“养老政策的触达不能坐等老人上门咨询,必须主动出击。”五里桥街道金牌养老顾问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为了实现政策信息准确触达、养老服务精确配送,五里桥街道对养老顾问队伍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赋能,通过常规培训、星级养老顾问评比等方式,提升了居委及点位养老顾问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日常服务的过程中,养老顾问不仅能为老人答疑解惑,也能对老人的情况做到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发现老人的困难或潜在需求,主动为长者链接合适的服务。“我平时参与‘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的补卡工作,每次完成补卡后,我都会为长者介绍服务使用点位,如果发现老人有其他异常情况,我也会联系老人所在的居委。”街道养老顾问表示,养老顾问的职责不仅限于完成当前的工作,也要主动帮助长者看见问题、发现需求。

社区纽带,常态推广“邻里说”

对老人来说,社区纽带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邻里伙伴不仅是与他们关系紧密的“好朋友”,也是最了解他们日常情况的“知心人”。为了充分让养老政策、服务深入人心,自2024年上半年起街道启动“传声筒”计划,以居委为单位成立养老服务宣讲团,充分调动邻里“社交网”,让政策服务信息延伸到楼栋、楼组中去。

宣讲过程中,“传声筒”宣讲员进楼组、进点位,舍弃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以邻里间对话的方式“讲一讲,说一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老人详细解读养老政策。宣讲员与老人之间紧密的邻里关系也为“传声筒”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平日里对老人的了解,宣讲员可以更好地分析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为老人开出养老政策服务“处方”,让政策宣讲更加常态化、具体化。


“一户一包”,精准投放“上门讲”

高龄老人如何获得简明易懂的政策信息?独居老人怎样得到个性化养老服务支持?为了让政策服务信息更加“无障碍”触达,五里桥街道基于对老人基本情况、结对情况及服务需求的梳理分析,为高龄独居群体专门设计了个性定制的社区长者“安享包”,并进行一对一上门发放,针对长者具体情况进行介绍,目前计划逐步在80岁以上独居老人中实现全覆盖。


“安享包”内包含一张一对一匹配的“五星级”个性化服务清单、一张“四星级”服务菜单、一张结对联络表、一个应急服务冰箱贴和一张标注有各类养老设施点位的周边服务地图。根据长者服务需求,街道对“安享包”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分,推出“照护版”、“出行版”“家政版”三大定制服务包,最大程度解决长者因行动不便带来的衍生问题,实现个性化“政策找人”。

便捷高效,智慧融合“阵地宣”

为进一步铺设政策服务宣传网络,方便长者了解养老服务信息,五里桥街道联动不同服务阵地,推动功能融合,实现养老政策的高效、广泛触达。一方面,在敬老院、日间照护中心内,街道已于2024年实现了养老顾问全覆盖,通过优化服务团队对养老服务点位实现了服务功能升级叠加,将服务点、活动点转化为兼具服务、咨询、链接功能的多功能养老服务阵地。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街道自主研发“政策体检机”,体检机内置智能问卷,只需勾选年龄段以及几道简单的是非题,政策体检机便会为居民生成个性化报告,将庞杂的个人情况及需求转化为一套清晰简明的个性化养老方案,初步了解服务需求后,能让后续政策服务推介更加高效。通过这种方式,街道将养老服务、政策宣传匹配嵌入到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委会等场所,进一步升级了综合性服务阵地的养老服务效能。



通过多维度的赋能升级,五里桥街道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触达便捷化的同时,街道也将继续丰富养老服务政策宣传触达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五里实现“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未来,五里桥街道也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记者 / 高磊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高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